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关于创建北京节水型城市的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8:41 首都之窗

  提案人:冯藏淑 陈汉明 张湘

  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不及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的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既要维持各行各业的需要,又要满足上千万市民及300多万外来人口的生活用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成为未来制约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如何摆脱供水危机,已成为北京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
因素有:

  一是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张。20年来,北京人口由800万增至近1400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多亿元增长到近3000亿元,而这种增长的代价是北京水资源的不断减少。

  二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北京市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截至目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已经十分有限。

  三是可供调节的地表水非常有限。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是北京市民的生活及环境用水主要来源,占全市地表水供水总量的2/3。密云水库担负供应北京市区一半以上日常用水的重担,随着水库上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流域内修建了大小200多座水库,使两库来水由20世纪中叶的30多亿立方米,锐减至20世纪90年代的12亿立方米。北京连续4年的干旱天气进一步减少两大水库的来水量。而“北京两大水盆”之一的官厅水库,早在1997年就因上游大量污水的排入而被迫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

  四是供水管网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北京市年漏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漏失率高达17%左右。与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8%至10%的漏失率相比,差距不小。

  五是自给农业灌溉用水比例太大。目前北京的用水,农业用水仍占87%,工业用水占去12%。农业依旧是用水大户。

北京大学大气系教授、中科院院士赵柏林院士曾多次考察过密云、官厅水库。他发现,密云水库上游,至今还在种水稻。这些水稻大多为当地人自吃,市场经济价值低,然而,种水稻用水偏多,而且很多灌溉用水流入密云水库,使得北京有限的水资源再遭污染。类似的“浪费水源——排污水——再度污染优质水源”的农业、工业生产例子,在北京周边比比皆是。

  六是有些

房地产商“制造”水景“养眼”占水不可忽视。京城有家威尼斯花园,其广告中称,该楼盘内有“15000平方米私家水域”和“1200米悠然水溪私属水系”。维持这样一个“水景园林”的
别墅
区主要还是靠抽取地下水。再如,比起每平方米4000美元的紫玉山庄,威尼斯花园要算是小巫见大巫了。紫玉山庄有8万平方米人工湖,全部是靠抽取地下水维持的。别墅里面不仅有人工湖,还有游泳池,一般来说,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是都有私家游泳池的,每个游泳池的面积在100到150平方米。

  专家指出,北京“缓解北京城市用水极端短缺的严峻形势,不能把寻找新水源作为工作重点——事实上北京也没多少新水源可开发。北京目前面临的缺水、超采地下水、污水排放再度污染优质水源、公家水源无人管等诸多问题都表明,北京亟须建立一个全面的供水安全体系,打造一个“节水型社会”。解决北京缺水,还应立足现有水资源的利用,一是调节存储,二是全民节水。这两方面,北京的努力空间其实很大。但这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合理统筹。据介绍,中央和北京市财政共拨出220亿元专款用于解决北京缺水问题。

  综上所述,北京市急需充分认识节水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建议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尽快建成节水型城市。

  一是统筹考虑城市和乡镇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对策措施及工程布局方案,制定规划,协调好供水、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施建设。

  二是加大城市供水价格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水需求调节、水资源配置和节约用水方面的作用。建立合理水价体系,促进节约用水。同时,认真执行居民阶梯性水价,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加价制度,拉大定额外用水和定额内用水的价差,促进城市用水结构的调整。

  三是建立严格的节水制度,加强城市用水的定额管理,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新建项目强制推行节水器具,并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补贴。严禁非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销售。各单位现有房屋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要尽快全部更换为节水型器具。

  四是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步伐,减少水的漏失。要尽快完成对严重老化和漏损管网的改造任务。

  五是加强对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指导和监督。减少对利用地下水制造水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批。对原有的自备水源要逐步减少许可取水量直至完全取消。

  六是尽早出台法律法规给予密云水库上游当地人一定补偿,尽快将水稻这类费水型农业、工业企业停掉,改为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项目。

  七是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强化节水意识,进一步推进“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工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