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岗位”是保持恒温的“送温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0:11 红网 | |||||||||
上海连续三年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今年以来已为全市约4000名生活、就业双重困难人员送上了就业岗位的“年礼”(1月25日《扬州日报》)。 上海在元旦春节期间“送岗位”虽未冠以“送温暖”之名,但在我看来,“就业援助月”也好,送上了就业岗位的“年礼”亦罢,其本质仍属旨在扶危济困帮扶弱势的“送温暖”范畴,但又与时下不少地方大众化俗套化以钱物唱主角的一般意义上的“送温暖”大相
如果说单纯赠以有限钱物开路的“送温暖”只是救急不救穷的权宜之计,由于未能解决困难群体的后虞,温暖往往“五分种热度”不能保持长久。相形之下,“送岗位”则迥然不同,其堪称能保持恒温的温暖。如果说解决过好年好过年问题是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那么对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的“双困”人员而言,年后就业问题则是潜伏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忧愁。设若不能既“输血”又“造血”,在解决困难群体燃眉之急的同时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送温暖”效用就可能差强人意甚至事倍功半,至少难说尽善尽美。为从根本上解决“双困”人员如何安排节后生活的问题,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在节前就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连续推出一系列“节前招聘专场”,千余名就业援助员四处奔忙,为失业人群及时奉上了一份沉甸甸暖和和的“就业年礼”。我认为,这样的“送温暖”才是深层次人性化的“送温暖”,才会立竿见影解决困难群体的现时和长远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党和政府四季如春的温暖。 “送岗位”不但能够满足困难群体的物质需求,而且能满足困难群体的精神需求。人穷志不短,势弱气不弱,穷人穷的是物质而不是精神,他们的人格尊严一点也不比别人少。我们在看到他们中确有不少人因机体缺陷或技能缺乏而无业失业的同时,也应看到他们中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者大有人在。公允而论,不少人之所以无业失业,并非技不如人而是机遇运气不如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在渴望人们帮“穷”的同时更渴望帮“富”,尤其是后者更渴望别人给他们提供施展技能自食其力的机会,进而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使自己在世人面前活得更加体面更加尊严。据报道,上海2005年集中排摸确认的4.8万名“双困”人员日前已经全部就业上岗。今年,上海提出的目标是,通过持续性就业援助,确保每一个“双困”人员的家庭至少保持一人就业。我认为,这才是对困难群体善解人意的深层次的帮扶,唯其如此,才能使困难者在得到物质和精神上双重帮扶的同时,感爱到由外到里沁人心扉的温暖。 上海真心实意为失业者解“年关之忧”,变“送温暖”为“送岗位”、 变“输血”为“输血造血”并重、变物质帮困为物质精神帮困齐下,是帮扶思路的一种进步和升华。当然,“三变”本身并无多少新意,不少地方早先也曾想到过提出过,只是上海想到做到却做出了成效,有的地方则是口惠而实不至想到做不到做不好。正所谓“只有一点点不同,就有无穷的差别”,不同的背后与其说是思路的差距,毋宁说是关注弱势构建和谐态度决心的分野。可见,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有了关注弱势的真意和构建和谐的决心,如何把“送温暖”送成四季如春的恒温,可以说事在人为,对于我们的大脑,不是缺少思路而是缺少态度。 (作者:陈庆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