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改革博导制度不能刻舟求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10:48 法制与生活

  最近,吉林大学45名博导落聘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造成 目前不少博导“走样”的原因是博导遴选制度不合理。因此他建议改革硕士导师、博士导师的审批制度,让学生多一些选择指 导教师的机会,只要是一个硕士点或博士点的教师,不管是讲师,还是副教授、教授,他们都应该有资格指导研究生,这也是 公平竞争。

  确实,世界上建立学位制度的国家,高校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都有相同的权力,讲师、副教授、正教授都可以指导 研究生。可是,我国有硕士点或博士点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要通过遴选和评审,必须是教授兼博士生导师才能招收博士研究生。 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也滋生了许多学术腐败。因此,各界纷纷质疑现行的博士导师制度,各高校也加快了博士导师制 “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是,到底如何实现“与国际接轨”值得我们研究。

  现在许多高校博士导师制“与国际接轨”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具有博士资格的副教授送上了博导的位置。如2003 年,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齐利民成为北大以副教授职称获得博导资格的第一人。很多高校紧随其后,让具有博士资格的副教授 指导博士生(《中国青年报》7月10日)。然而,如果把这称为“与国际接轨”,未免有刻舟求剑的意味。

  据统计,2005年全国各高校申报增设2700多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是现有1900多个博士点的140%, 出现了申报博士点攀比、博士点过多过滥的现象。假如在这种情况下,又把具有博士资格的副教授都送上博导的位置,势必鼓 励博士点的“大跃进”,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也会进一步下滑。

  我们现在的博士导师制的症结,其实并不在是否应该把具有博士资格的副教授送上博导的位置,而在于博导资格的终 身制和博士生的“从一而终”。某人只要戴上“博导”的桂冠,不管学术水平如何,年年可以招收博士生,而且几乎是想招多 少就招多少。调查显示,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研究生,远远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 。博士生导师几乎成为一个特殊阶层。这为一些博士生导师进行权力寻租、金钱交易创造了机会。

  而且,在我们的高校里,博士生在报考入学之前就已经认定了导师,学校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按照导师的意愿录取的 。这种资格认定和录取方式必然会导致“一条龙 ”的作坊模式,形成目前我国博士培养上的“从一而终”制:一被录取,谁 都没有再选择的余地。而且,还必须保证毕业。这种制度怎么能够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呢?

  因此,要真正实现博士导师制“与国际接轨”,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让具有博士资格的副教授也可以做博导,而是应 该全面改革博士研究生培养体制,废除博导的终身制,让博导只是一个流动的工作岗位,淡化博导的荣誉性质,同时实行博士 生和导师双向淘汰制度。刻舟求剑式的“与国际接轨”,最终只能是南橘北枳。文/方虹(石家庄)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1月上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