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赵秉志眼中的几位“空降”司法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8:05 《法律与生活》杂志

  口述/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整理/孔志国(本刊记者)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教授,在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内一直以广结人脉著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他和几位大腕级的“空降”司法官们都有相当的交情。

  孙谦:努力开拓的学者型专家

  孙谦简历

  黑龙江牡丹江人,法学博士。

  现为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此前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兼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

  和孙谦的认识,始于他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工作期间。因为孙谦报考

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推荐信是我写的,2000年他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又参与了他的博士论文审阅工作,平时也常交往,所以我对他的了解可能比较多一些。

  在检察系统,早些年,孙谦属于比较少的有学术追求的人之一。在最高检检察长办公室工作时他就勤勉研究检察理论,此后从无间断。2005年9月8日到9日,我到江西讲学,其间和他有过见面,知道他新近又在《中国法学》上有文章发表。你知道,《中国法学》是中国最有分量的法学刊物之一。

  当然,作为一名司法官员,是否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往往也决定了其在司法实务界的声誉和影响。据我所知,开拓性和工作思路清晰是孙谦的突出特点。在担任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期间,他积极充实教师队伍,科学安排课程,并约请多位著名学者前往授课,为中国的检察官培训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业绩是法律界有目共睹。到江西后,他也把加强检察官的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检察官的素质当作一项重要的事情来抓,以此来促进江西检察队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听说效果很是不错。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04年1月,中韩两国联合召开刑法学研讨会,期间曾安排与会的韩国专家前去最高人民检察院访问,最高检方面由时任副检察长的孙谦出面接待。在向客人们介绍中国检察系统的宏观工作架构和运行情况以及检察改革的思路时,其逻辑之严谨,语言之凝练和专业,很让韩国学者们佩服。

  虽然是一位学术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都很强的高级官员,但是孙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人。举个例子,还是2005年9月上旬我去江西讲学那次,孙谦请我吃饭的时候有江西省检察院的其他同志在场。孙谦检察长不时与同事们聊天并妙语连珠地讲一些笑话,大家在一起欢声笑语,每个人都很轻松、随意。

  总之,孙谦给我的印象是,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在什么阶段,都一直在努力工作和奋斗。也因为这样,他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在各个岗位上也都非常出色。

  南英:业务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俱佳

  南英简历

  陕西汉中人,法律硕士。

  现为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此前系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

  南英现在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特聘顾问教授。

  南英的名字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一般人看到这个名字都会觉得是个女性的名字,谁会想到,南英是个壮硕的东北大汉呢?法律界只闻南英其名、未见南英其人的人也通常有这种误会,所以有比较熟悉的人私下里戏称南英“南小姐”。好在南英,东北的汉子有东北汉子的肚量,往往一笑了之。

  调任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之前,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资深刑庭庭长后又担任审判委员会委员,南英一直以司法实务经验丰富为人称道。最高院提审著名的“刘涌”案,最终确定由南英担任再审的审判长无疑也是对其业务能力的一种肯定。他担任最高院刑一庭庭长的时候,我的很多学生都在其手下工作,他们在我面前提及南英,公认的一点就是南英不但自己业务做得好,同样让人敬重的是其组织协调能力很强,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能够把同事们拧成一股绳儿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原以为是学生知道我和南英认识、南英又是他们的领导才这样说,后来和最高院的其他朋友再接触的时候就留意有关南英的话题,发觉这也是他们的共识。据说,最高院分管刑一庭工作的姜兴长副院长也非常欣赏和信任他,显然也是缘于他对南英工作能力与人品的认可。

  姜伟:研而优则仕

  姜伟简历

  山东龙口人,法律博士。

  现为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此前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

  姜伟是我在人大的师弟,从硕士到博士都比我低一级。一直到硕士毕业,他在学校里的身份,是“军人学生”,好像也是我们前后几级研究生中唯一的一个军人。当然,他上学时穿军装的时候不太多。

  记得上学时他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才华横溢。他文章写得很好,字也写得漂亮;他爱踢足球,是足球场上的健将;对了,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爱读武侠小说,现在他工作忙了,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时间照顾一下自己的这个爱好。

  姜伟属于很早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那种学者,早在1994年,他就挂职任海淀检察院副检察长,一干三年,那个时候,学者任职实务部门的人,可属于凤毛麟角,这一段的经历对姜伟丰富和加深自己对一些理论问题的认识应该有莫大的好处。

  姜伟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前几年,他已经是最高检公诉厅的厅长了,却依然坚持住在原来人民大学分给他的小两居室中。在今天,这一点对于官员来讲,可谓非常难得。还有一次,也是他当了公诉厅的厅长以后,记不清什么原因腿受伤骨折了,因为他们家没有电梯只能住在人民大学贤进楼宾馆里,我去看他,开门一看,他歪坐在床上正用电脑整理工作材料。

  姜伟在圈子里善于调节气氛是出了名的。平常大家在一起聚会,有了幽默的姜伟,就等于融洽的交流有了保证。2005年8月份我调到北京师范大学创办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之后,与他通过电话。我告诉他我和人大刑事法中心原来的一些同事加盟北京师范大学,是为了追求一个更好的专业发展平台和空间,他表示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事业追求。当时那种敏感的时刻能得到这份理解,心中真得很感激。和南英一样,姜伟现在也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特聘顾问教授。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1月上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