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千手观音”署名权纠纷当事人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8:09 《法律与生活》杂志

  本刊记者/杜智娜

  2005年11月22日上午9:00,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刘露诉残疾人艺术团和张继刚一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择日宣判。庭审结束后,刘露给本刊记者发来短信:“我儿子满一岁了,很可爱!我现在觉得没有比他重要的了!”

  狗年春节将至,“春晚”大餐再度吊起人们的胃口。2005年的“春晚”以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春晚”的这份期待。

  21位聋哑演员将《千手观音》演绎得惟妙惟肖、美轮美奂,赢得观众“激动、流泪”的评价。领舞邰丽华和编导张继刚也随着舞蹈的走红而家喻户晓。

  可是,就在2005年7月底,一位自称是《千手观音》编导的女士,一纸诉状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和张继刚告上法庭,称两被告侵犯了她的署名权。这位女士,就是刘露。

  2005年8月5日下午15时,本刊记者赶到刘露位于北京北苑的家,在一家环境优雅的茶馆里,她给记者讲述了她与12位聋哑姑娘的舞台故事。

  一尊小佛像带来编舞灵感

  手语是聋哑人之间、包括他们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千手千眼是“千手观音”的外部典型形象。内在的呢?那就是要让聋哑姑娘们在舞台上舞出“千手观音”,让观众们在祥和、安宁、纯净的气氛下,感受我作为创作者想要表达出的那种博大的爱!

  2000年6月底,刚刚从解放军艺术学院编导专业毕业的刘露,应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副团长李福祥的邀请,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举办的《我的梦》歌舞晚会创作一个12人的集体舞。这台晚会的艺术指导是总政歌舞团的团长张继刚。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张继刚老师。”虽然现在刘露与张继刚因《千手观音》一事闹得很不愉快,但她仍然尊称他为“老师”。“他是中国舞蹈界惟一获得‘世纪之星’称号的人,被称为‘舞界奇才’。”刘露这样评价他。

  接受编舞的工作后,刘露一直在酝酿,寻找聋哑人跳舞的感觉。偶然地一瞥,她看到了书桌摆放的一尊“千手观音”的小佛像,观音祥和的神态激发了刘露的灵感,她决定创作一个舞台上的“千手观音”。

  “手语是聋哑人之间、包括他们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千手千眼是‘千手观音’的外部典型形象。内在的呢?那就是要让聋哑姑娘们在舞台上舞出‘千手观音’,让观众们在祥和、安宁、纯净的气氛下,感受我作为创作者想要表达出的那种博大的爱!”

  刘露预想,当观众接受这种博大的爱的时候,能将爱反馈,对残疾人多一点儿关注和关爱。

  “我想既然是要表现‘千手’,那么,在肢体语言的编排和运用上、舞蹈演员的手与臂就要用到极致,而且要新颖。”可是,“极致”和“新颖”这两个词却把刘露难住了!

  “艺术团给我的演员人数是12名女孩子,我开始根据人数画起了调度图。我在舞台的中后区画了一条直线。我想让领舞站在第一个,其她11名女孩子隐藏在她身后,从正面看去就像一个人似的,所有舞者的手臂都按各自方向伸出,摆出‘千手观音’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再生发、繁衍,给观众营造出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视觉冲击力。”刘露再一次抓住了灵感。

  第一次走进无声的世界

  我同手语老师王晶一起走到排练厅门前,那一刻,我的心凉了半截,因为我听到里面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当时我就想,这帮孩子们,第一天排练就迟到!随着这个念头的产生,我已推开了排练厅的大门,刹那间,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主题定下来了,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刘露设计出来几种舞蹈的表现形式。这个时候,舞蹈的创作就要落在实处了,马上就是进入“试排”阶段。

  7月初,刘露同残疾人艺术团手语老师王晶一起来到艺术团舞蹈排练厅。“就在要走到门前的那一刻,我的心凉了半截,因为我听到排练厅里面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当时我就想,这帮孩子们,第一天排练就迟到!随着这个念头的产生,我已推开了排练厅的大门,刹那间,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刘露停顿了近一分钟没有说话,她的回忆一下子停留在那个瞬间。

  “那一刻,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回过神来,她继续说:“只见12个聋哑女孩默默地、安静地做着排练前的身体准备活动。当看到我愣愣地站在门口时,她们便腼腆地用她们那种特有的微笑与我点头示意,这时我才醒过神儿来,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

  这便是刘露进入这个无声世界的最初场景,那种寂静与无声,让她永生难忘。

  随着排练的开始,巨大的阻力也显现出来。“舞蹈编导在创作期间与演员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不懂哑语,我和她们之间可以说是无法沟通。”

  排练只能通过“二传手”手语老师来完成。刘露先与手语老师交流,手语老师再把对动作的要求、要领传递给聋哑女孩。因为刘露与手语老师也是初次配合,很难在舞蹈感觉上达成一种默契,导致演员在体现创作意图和排练进度上大打折扣。

  “很多我想要的感觉都实现不了,导致我非常痛苦。”刘露本不是个急脾气的人,可是在试排期间,她常常因为演员不能领会她的意图而突然抱着脑袋坐在地上。“这时,所有的演员都停下来,愣愣地看着我。我抬头看到的是她们期待的眼神,那种渴求知识的眼神,让我无法抗拒,再苦再累我也只能重新站起来,继续排练。”

  让刘露感动的是,她们中有一个非常活泼的女孩子,每当刘露愁闷的时候,她就会跑过来故意很夸张地模仿刘露的动作,直到把刘露逗乐为止。

  最终,刘露决定由自己做动作,示范给她们看,让她们一点点地模仿。“她们是听不到声音的,可这种无声又使她们非常专注,我能感觉到她们一丝杂念也没有,只是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她们的这种专注,也在时时刻刻地打动着我,我只能一遍一遍地反复给她们做示范动作,一个一个地纠正她们的动作要领。”

  在无比艰辛的努力下,12位姑娘终于初步完成了刘露所设计的舞蹈动作,而刘露也在辛苦的指导中熟悉了她们:邰丽华(领舞)、朱蓉、王琼、谢玲、张黎、林玲、骆丽君、李国岩、韩婷、张青、胡珊、叶征。

  12人的舞蹈队变成了13人

  她们用手语告诉了我:她们非常喜欢我,她们非常爱我!我们在一起相处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之间越来越了解,越来越默契,12个人变成13个人,我感到我真的与她们融合在一起了!

  一个星期的“试排”过去了,导演组前来检验排练成果。看完表演后,导演组的每一位成员,包括张继刚,都给予刘露和演员们非常高的评价,并给这个舞蹈定了名字——《千手观音》。

  “这些孩子们以前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也没有得到过这么高的评价,她们满脸笑容地看着我,眼角却挂着眼泪。我也被她们感动了,在心里发了一个誓:我一定要陪她们走下去,我有决心也有信心把她们送到那个华丽的舞台上去。因为她们有这个可能,也有这个潜力。我愿意和她们在一起。”刘露很激动地说。

  随后的工作就是为《千手观音》重新编配音乐。李福祥请来了战友歌舞团的作曲家王潞明。新的乐谱刚刚写出来,刘露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走进录音棚试听。“在那个空间里,我们的工作细致到:让每一个节拍的重音与舞蹈动作对位;让每一个舞段的情境与音乐气氛对位。总之,在最后音乐录制出来的时候,我的眼前几乎看到了完整的《千手观音》,为此,我曾兴奋不已。”刘露很夸张地张开双手,来表达她当时的兴奋。

  但刘露的兴奋很快又被现实打破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可她面对的是听不到音乐的聋哑人。听不到音乐又何谈舞蹈的感觉?“对于一个好舞蹈演员来说,对音乐的感知力、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舞中,动作的整齐化一,是靠反复的磨练而来的。”

  要想感觉统一,首先必须要做到呼吸的一致。刘露决定从“呼吸”上做文章。“舞蹈一开场,就是演员成一字纵队在舞台上摆出‘千手观音’的造型,我让她们前后之间紧贴着,不要有任何距离,让她们相互间感受对方的呼吸、心跳。由站在第一位的领舞邰丽华来控制呼吸的韵律,大家按照这个韵律来统一整个舞蹈的节奏。”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很奏效。渐渐地,12个人浑然天成、合为一体。

  这段回忆,刘露说起来轻松简单,但她顿挫的语气中又透露出其中的艰辛。在排练的空隙间,刘露跟她们学会了很多的手语,慢慢地,她可以和她们用手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她们教给我怎样用手语来告诉别人我的名字,还有怎样来表示‘爱’。”刘露一边说一边娴熟地用手语比划着。“她们用手语告诉我,她们非常喜欢我,她们非常爱我!我们在一起相处了两个半月的时间,我们之间越来越了解,越来越默契,12个人变成13个人,我感到我真的与她们融合在一起了!有很多时候,我们无需交流,她们对我的要求完全可以做到心领神会。”现在回想起那种感觉,刘露仍是深深地沉浸于其中,一脸的幸福。

  分享成功后的喜悦

  她们成功了!我来到化装间,想要向她们祝贺,谁知女孩们拦挡在门口,咿咿呀呀地不让我进。突然,她们全部散开。我看到在她们身后有一个美丽的花篮,上面插满了鲜花,并有一张红色的卡片,上面写着:感谢您,刘露老师!谢谢您给我们编排了这么美丽的节目,您辛苦了!

  2000年8月30日,是刘露一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12位聋哑女孩带着她创作的《千手观音》首次登上舞台。晚会是在21世纪剧院举行的,江泽民同志以及诸位国家领导人也前来观看。

  “这是她们第一次登上这么华丽的舞台,而且中央领导也来看她们表演,所以,她们很紧张,我和她们的心情一样,既紧张又激动。”刘露用右手紧紧地抓着左手,重现了当时她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这一晚,刘露一直在后台帮忙,化装、戴头饰、换衣服,并不时地为姑娘们调整情绪,以便让她们都进入最佳的表演状态。“我做了本不属于编导工作的事情,但我心甘情愿,生怕她们有一点点纰漏,恨不得让她们做到精益求精、完美至极。”

  即将上台,姑娘们突然向刘露提了一个要求:“刘老师,你一定要站在侧幕条处,看到你,我们心里踏实。”她们打的手语,不需要翻译,刘露看懂了,点了点头。

  演出开始了。12个女孩子舞动的初始,台下就响起了阵阵的掌声和惊叹声,这种气氛一直保持到整个舞蹈的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像在排练厅一样,为她们打起了节奏。当每一个节奏、每一个重拍到来之前,我看到了12双眼睛期盼地望着我,那种信任再一次让我感动,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她们成功了!马来西亚的舞蹈家廖长青这样评价她们:12位中国聋哑姑娘,24只手,变成了观音的光芒,观音的呼吸。听不到不是问题,节奏、韵律已在她们的血液里。

  “从舞台上下来,她们没有和我打招呼,而是迅速地跑回化装间。我来到化装间,想要向她们祝贺,谁知女孩们拦挡在门口,咿咿呀呀地不让我进。突然,她们全部散开。我看到她们身后有一个美丽的花篮,上面插满了鲜花,并有一张红色的卡片,上面写着:感谢您,刘露老师!谢谢您给我们编排了这么美丽的节目,您辛苦了!”

  这时,刘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凭它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无声地流淌……

  后来,姑娘们告诉刘露,花篮是她们早就准备好的,演出前,她们藏了起来,为的是演出结束后,给刘露一个惊喜。“只可惜,那张贺卡在我搬家的时候丢了。”刘露刚才兴奋的语气一下子淡了。

  “我感觉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和她们在一起时的喜怒哀乐,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我才可能编出这么好的舞蹈。用你的心贴着她们的心,她们才可能把你的舞蹈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

  (目前此案还在审理中,本刊将继续关注。)

  链接:法官解读“署名权”

  就署名权纠纷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谢甄珂。

  现实中,以侵犯署名权为起诉理由的案例很少。2005年,我审理了300多起案件,仅有2例是“署名权”案。

  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这里所提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例如:文字作品、摄影作品、舞蹈作品、电影作品等等。

  法律不仅赋予作者署真名或者笔名的权利,还赋予作者不署名的权利。也就是说,作者发表作品时,可以要求不署名,如果此时发表单位给作者署了名,也是侵犯作者的署名权。依照惯例,如果作者在发表作品时,没有明确表示不署名,发表单位都应该为作者署名。

  为作者署名也有标准,一般遵循“适当方式”的原则。什么是“适当方式”呢?举例说:在现实审判中,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本摄影集内收纳了4位作者的8幅摄影作品,出版单位仅仅将4位作者的名字并列标登在扉页上。其中一位作者认为如此刊登根本无法明确哪幅照片是他的摄影作品,认为出版社侵犯了自己的署名权,将出版单位告到法院。法院认为出版社的标注方式不适当,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在署名权的规定中也有例外,就是“在不适宜署名的时候,即使作者要求署名,发表单位也可以不署名。”曾有这样一个案例,邮局发行一套邮票,用了一位作者的作品并没有署名,作者提出侵犯署名权,法官没有支持他的诉讼请求,因为考虑到邮票上不适宜署名。

  (对谢甄珂的采访与《千手观音》案情无关)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1月上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