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过节没感觉=民族文化不继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0:19 红网

  匡生元

  春节期间,天津第一家以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中学生成长俱乐部”,对100多名初中生进行了“你对过春节的感觉”的调查,结果有70%以上的孩子抱怨:“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怎么有这么多的初中生对传统的春节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大多数中学生对春节的真正意义和各种习俗没有正确的认识,老师和家长也没有专门给他们讲过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孩子们理解的春节不过是吃、玩、春节晚会、压岁钱,年年如此,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孩子们的看法,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吃惊,他们认为孩子们的这种状态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对传统民族节日没有感觉的孩子,不可能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2006年2月6日《中国青年报》)

  老实说,感觉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的人不仅仅是初中生,其他的人群也有。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感觉,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凭我的拙见,简而言之,诞生于农耕社会的春节难以满足生活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里的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并且春节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当今浮躁和逐利的“洗礼”下渐渐地逝去,只剩下了吃喝和打麻将之类的玩乐。春节年复一年地如此而过,人们怎么能生出浓浓的传统节日感情呢?

  当然,有着悠久历史且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春节,其味越来越淡了下去,连新一代人也感觉到越来越没有意思,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过,以此断定“对传统民族节日没有感觉的孩子,不可能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这就未免言重和片面了。

  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科学地讲不是靠对传统民族节日有没有感觉。因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仅是传统民族节日,它还有民歌、绘画(如年画)、小说、舞蹈、戏曲等。即使孩子对传统节日没有感觉,也可以从其他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吸取。再就是对传统节日没有感觉并不能证明和反映对民族文化也没有感觉和兴趣。譬如有的人酷爱具有民族特色甚至是本民族的舞蹈,而对其他的民族文化并没多大兴趣,甚至不喜欢,那么这算不算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有的人对民歌不屑,但是我们能断定他不可能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吗?说句实话,小时候我对春节是很有感觉的,进入腊月就急切切地盼着春节早点到来。为什么呀?因为春节可以穿上新衣服,可以吃上平常吃不到的鸡鸭鱼肉和点心。至于春节的文化内涵,我压根不知道,也根本想不到春节还会有什么文化内涵。但是当我能识字断句时,对《 百家姓》、《西游记》、《水浒》、

唐诗宋词等民族文化渐渐地有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尽管我对春节的文化内涵略知一二,但是越来越感到春节没有了意思。但是我依然喜欢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当然这些还谈不上继承和传播,但用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感觉来判断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这是容易走入歧路的。那些没有太多文化的老太太、老大爷对春节乃至其他的传统民族节日是很有感觉的,那么我们能说他们继承和传播了民族文化吗?

  记得大概五年前的端午节,记者在南京采访几个中学生是否知道为什么吃粽子,几个中学生说不知道。于是记者惊呼现在的中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忘记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还引起了一番讨论。几年过去了,结果怎么样呢?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被继承和发扬,广大的青年依然如故地爱着我们的国家,努力地建设着我们的国家。

  年轻的一代对传统的春节感觉没意思,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要采取切实的办法让他们感觉到传统的春节(当然还包括其他传统节日)有意思。但是我们不能随意地、夸大地惊呼什么,更不能做“上纲上线”地判断。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否则,我们所做的工作将是无的放矢,其结果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甚至一点功都没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