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报告称2050年国人最低月薪1300美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2:13 新京报 | |||||||||
中国社会现代化量化任务 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排名 2050年中国社会蓝图 中科院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本世纪中期最低月薪将超过1300美元 本报综合报道 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未来50年里,中国社会现代化需要完成两次社会转型,一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二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城市社会向城乡动态平衡社会转型。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7日发布,这份以社会现代化研究为主题的报告说,这两次转型,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五千年形成的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社会利益和社会角色的重新洗牌。 专家们在报告中提出,与两次社会转型相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在推进新型城市化、推进社会信息化、推进社会知识化等三个方面,未来50年均需完成两次转变。 推进新型城市化方面,中国人口空间结构将先后有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和从城市社会向信息化、知识化的城乡动态平衡社会两次转变,基本任务是到2050年,城市化率提高至80%左右,郊区化率提高至50%左右。 推进社会信息化方面是中国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要先后发生两次转变,一是从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二是从城市生活方式向信息化、知识化、国际化生活方式转变,基本任务包括:到2050年,信息化率达80%左右;出国旅游率达50%左右;汽车普及率达50%左右;预期受教育年数超过17年。 推进社会知识化需加速中国劳动结构的两次转变,一是工业劳动力比重超过农业劳动力,实现就业结构工业化(非农业化),二是知识性职业比重超过生产性职业,实现职业结构知识化(非物质化),基本任务是在未来50年,农业劳动力、生产性职业比重分别年下降5%和2%左右,知识性职业比重年上升3%左右。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描绘的前景是:2050年的中国将是一个中等发达社会,人均预期寿命逾八十岁,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人们可以自由合理流动,按2002年价格最低月薪超过1300美元,绝对贫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 报告解读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对于21世纪中国社会做出蓝图规划。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两次现代化在中国可同时进行 报告摘要: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基本思路是采用综合社会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两次社会现代化,加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型。 解读:中国到底应该走何种现代化的模式,我们先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说起。这条道路的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化,第二个阶段是郊区化、信息化、绿色化、理性化等。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老路,但是,过去的经验证明,欠发达国家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追赶发达国家的实现概率只有0.2%到1%,可以说是小概率事件。联系到中国拥有13亿人口这个因素,如果还是沿着发达国家的老路去建设现代化,成功的几率基本等于零。因此,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必须走一条新路。1997年,前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在香山会议上提出中国应该走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通过8年的研究,我们证明了这个判断是成立的。 我们在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运河路径(目标已明确,路径可选择,模式和方法可随时间变化)图,按照这个路径图,我们要在21世纪末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如果我们还是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老路,那么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只有6%,在过去的40年中,全球从欠发达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也只有三到四个国家。 因此,我们提出的现代化运河路径图是借鉴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在我们的理论中,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不同,在我国,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同时可以开辟新的现代化路径。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