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最富争议市委书记仇和登上新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2:49 新京报
最富争议市委书记仇和登上新舞台

1月16日,仇和在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发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最富争议市委书记仇和登上新舞台

仇和在当选江苏省副省长之前历任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长、市委书记。王轶庶摄


  541票对192票当选江苏副省长,苏北发展和教育卫生事业改革被认为是这位官员升迁后的关键词

  ■核心提示

  仇和,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1月20日当选江苏省副省长。苏北城
市宿迁,在其治下的十年中,既因快速发展而引人注目,也因激进改革方式而带来诸多争论。升迁之后,苏北发展和教育卫生事业改革被认为是他的关键词。

  □本报记者 罗昌平 北京报道

  541票赞成,192票反对或弃权。

  1月20日,仇和———被许多媒体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当选江苏省副省长。

  这一天上午8时30分,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在南京举行。当会议进入省级人大、政府高层的增选程序,时任宿迁市委书记的仇和,被列为两名副省长候选人之一。

  “在19名大会执行主席中,仇和排在最后一位,坐在主席台的第四排。”江苏省人大一位常委告诉《新京报》记者。

  主席台上的仇和身着青色西服,白色衬衫。平日开敞的衣襟领口,系了一条灰色花纹领带。眼袋还是那么明显,但注意他的官员们都认为,这位48岁的汉子看上去很精神。

  大会应到代表801人,实到736人,投票工作始于9时许,半小时后共收回有效票733张。

  9时55分,统计显示仇和得票541张。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李源潮宣布:仇和当选江苏省副省长。

  仇和的新舞台

  原分管教育、卫生工作的副省长王湛被选为省人大副主任,如无意外,仇和将接替王湛的工作1月20日晚间,仇和从南京启程返回宿迁,完成其在当地的交接工作。

  “这一过程需持续到春节之后。”一位接近仇和的官员称,目前江苏省委尚未正式委任仇和的接班人。

  “他为人正直,在社会事业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做了示范和贡献。”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葛守昆说。

  在葛看来,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实际已成为目前行政体制综合改革的主要领域,自然也是江苏下一阶段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在此次江苏“两会”的人事调整中,原来分管教育、卫生工作的副省长王湛被选举为省人大副主任。“如无意外,仇和将接替王湛的工作。”江苏省人大那位常委说。

  无可回避,在仇和所主导的宿迁综合配套改革中,激进的医改、教改曾遭遇极大争议。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底,宿迁市拥有卫生资产4.95亿元,卫技人员8332人,这两项指标名列江苏省最后一位。次年,仇和主导的医改政策实施,历时五年时间,全市135家公立医院中已有133家完成产权制度的改革,改制医院被改造成了股份制、合伙制、混合所有制、个人独资医疗机构。

  在“卖”医院之后,宿迁的医疗资产迅速膨胀。以2004年为例,全市卫生总资产已经达到15.39亿元,比改制前的1999年增加10.44亿元(其中民营资产9.65亿元),民营卫生资产占全市卫生总资产的比例由1999年的1.2%上升到2004年的62.7%。此后,财政资金开始向公共卫生领域倾斜。

  宿迁医改不仅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江苏省卫生厅、卫生部也相继前往调研。

  而同样获得高层关注的还包括宿迁的教改。

  2005年6月12日召开的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重点审议并解决“十一五”期间和今后15年江苏教育发展的目标。此前的5月31日,省委书记李源潮历时3天调研了南京、宿迁两地的教育改革。

  “宿迁很了不起啊!从1996年到2003年,宿迁高中入学率一直排在全省第13位,到2004年一下子排到第10位。”李源潮当时说道:“宿迁的教育实现了在改革中的跨越式发展,这完全是改革的教育。”

  这位省委书记同时强调,宿迁“要坚持制度创新、大胆改革不动摇”,“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成功的探索和实践要形成制度确立和推广开来”。

  随后的2005年6月,仇和参加“中国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先后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完成了三个多月的学习。

  2005年下半年,中组部工作组到宿迁对仇和进行了综合考察。

  2005年12月13日,江苏省委发布《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苏北振兴步伐,推动苏中快速崛起,提升苏南国际竞争力”,并将“四项转移”(南北产业转移与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苏北劳动力转移、财政支付转移)作为扶持苏北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一个多月后,仇和另一位来自苏北的市委书记同时当选江苏省副省长,后者是盐城市委书记张九汉。

  盐城市委党校一位人士认为,这体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苏北以往工作的肯定和今后工作的重视。

  区划改革的空间

  “强县扩权的最终方向将是取消地级市,以及相应的行政区划改革。”

  就在仇和即将卸任宿迁市委书记之时,另一项改革将在宿迁下辖的沭阳展开。

  改革主题是“强县扩权”,在刚刚制定的《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简称《纲要》)内,这四字几乎贯穿第十一章《体制改革》。该章所附的重点改革任务安排还强调,“强县扩权的最终方向将是取消地级市,以及相应的行政区划改革。”

  “这个力度比我预想的更直接,很惊讶,也很乐观。”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起草成员、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叶克林说。

  就在此次江苏“两会”上,省长梁保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赋予县级政府更大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做好强县扩权试点工作。

  叶克林强调,目前计划推荐三个“省管县”试点,分别为苏北的沭阳、苏中的靖江和苏南的昆山。而“进一步精简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将是此次改革的根本目的。

  仇和历任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长、市委书记。据记者了解,选择宿迁下属的沭阳县进行试点,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人口较多,计入外来人口高达180多万;二是经济基础较薄弱,2004年沭阳县人均GDP约696美元,为江苏经济最弱的县份之一;三是后发优势显现,近年来沭阳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成为苏北欠发达地区寻求工业化“突破”的一个新亮点。

  “在沭阳县的试点,可以反映中国如何推进欠发达地区的改革,代表中国经济落后县域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叶克林说。

  《纲要》也表示,在重点扶持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苏南、苏中的经济相对薄弱县(市),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

  事实上,在江苏省委高层已达成的一个共识是,由于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因此其“省管县”试验可以成为中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蓝本。

  此前的2005年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新一年度全国百强县(市)名单,昆山市取代广东顺德跃居榜首。随后,江苏掀起学习昆山经验的活动。自2005年10月12日至24日,胡锦涛与温家宝相继入苏考察。

  1月6日,结束完在南京举行的昆山经验报告会后,仇和返回宿迁部署学习昆山工作,认为“必须创新体制、体系、机制、制度,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目前在区划改革上的意见并不统一,这给像仇和这类改革派官员提供了很大空间。”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刘长江说。

  仇氏改革切合热点

  这些地方“后备干部”所勾勒出的“中国改革全景图”,目前已获得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锐意改革,工作能力强。”这是此次江苏“两会”主席团对仇和的评价。

  “他敢说话,能做实事。多这样一位副省长是好事。”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一位教授认为,类似仇和这样的官员,能推动江苏更深层次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则表示,仇和式的改革更适合于欠发达或正处于社会转型初期的地区。

  “如果将仇和这类官员调到西部,也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吴忠民教授举例说,2003年上半年,原深圳市长

于幼军“空降”湖南任常务副省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孟建柱调任江西省委书记。“这样的调动不仅能给中西部地区带去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而且还能带去现实的招商引资便利。”

  就在1月10日,吴忠民所在的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公布了一份针对百余名地厅级官员改革心态的调研报告。

  设计者在问卷中列出了10项改革内容,包括“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政治体制”、“财税金融”等选项,要求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自己在2006年最关注的三项,并依重要性排序。

  这项名为“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问卷调查,自2005年10月在中央党校低调展开。问卷的设计者、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谢志强介绍,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受调查者东部沿海地区占41.3%,中部地区占36. 4%,西部地区占22.3%.由于前述受调查对象均为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厅局级地方官员,这些地方“后备干部”所勾勒出的“中国改革全景图”,目前已获得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关注”栏的排列依次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9.4%)、“机构人事改革”(26.6%)、“政治体制改革”(17.5%)和“

医疗体制改革”(10.5%)。

  对比2005年,这次调查显示地方官员高度关注“

医疗改革”、“机构人事”、“教育科技改革”,而对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改革的关注度则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

  “跟老百姓的感觉一样,这些都是2005年的社会热点。”谢志强教授说。

  而这些热点,都与仇和此前在宿迁进行的社会事业改革基本吻合。吴忠民对江苏本轮人事调整释放出的信号表示赞许。他说,目前中国有强烈改革意识、改革能力和现代观念的官员,“不是太多,而是少了。”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