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郑州试验预告书制度 用人文关怀杜绝缓刑犯重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0:26 郑州晚报
郑州试验预告书制度用人文关怀杜绝缓刑犯重犯

如何有效地杜绝缓刑犯重新犯罪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郑州晚报记者 王梓/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法院特别考虑你的前途、家庭、事业和出路等,依法对你判处缓刑,不予关押,希望你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你没有重新犯罪或严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行为,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七,被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判了缓刑的陈力(化名),在接到法院判决书的同时,还收到了法官送过来的一份《郑州高新区人民法院对缓刑人员预告书》。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像陈力一样,接到法院送来预告书的已有10多位缓刑人员,截止到目前无一人重新犯罪。

  婚礼如期举行,一位缓刑人员的“感动”

  陈力被判缓刑一事应从2005年9月3日说起,那天凌晨,陈力和赵某、殷某一起开车从连霍高速郑州西入口上高速,由于该路口被禁止上道,车被收费站值班保安制止,陈力等人与保安发生冲突,随后,陈力等人又闯入收费站保安宿舍内,对保安进行殴打,经法医鉴定,两名保安构成轻伤。

  案件发生后,陈力主动向公安机关投了案,但当时法医鉴定还没有出来,自以为无事的陈力在家张罗起自己的婚事,并把婚期定在2005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不想,法医鉴定出来后的2005年12月8日,陈力因涉嫌犯寻衅滋事罪被公安机关刑拘,后又被逮捕。

  春节前,高新区法院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审理,认为陈力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较小,情节轻微,无犯罪前科,案发后又能主动投案,认罪态度较好,最终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农历腊月二十七是被告人陈力结婚的前一天,就在这一天,陈力接到了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的判决书。在接到判决书的同时,他还接到了一份《郑州高新区人民法院对缓刑人员预告书》。

  在预告书中,用黑体字醒目地写着这样的内容:根据你所涉案的情节和悔改表现,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从人道主义出发,特别是考虑你的前途、家庭、事业和出路等,依法对你判处缓刑,不予关押,希望你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

  随后陈力被从看守所中释放出来,并于第二日顺利地完成了他的婚礼。陈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动地说,原来自己的法律意识非常淡漠,在做一些事情时并不会意识到是在犯罪,郑州高新区法院的这种预告书制度,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提醒和忠告,在接到预告书时,感到特别的温馨和感动。

  针对缓刑期间犯罪现象抬头的预告书制度

  郑州高新区法院院长郑水泉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对缓刑人员实施预告书制度酝酿了很长时间,主要是针对缓刑期间犯罪有所抬头的现象制定出的。从2003年下半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成立以来,共有29人被判处了缓刑,可一些缓刑人员在缓刑期间又实施了犯罪,在2005年上半年之前,被高新区法院判处缓刑的人员中就有两人在缓刑期间又犯了罪。

  付某出生于郑州市,2004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但付某的缓刑考察期还未满,他又于2005年3月24日凌晨1时许,伙同他人威胁、殴打别人,抢走现金30元,郑州高新区法院对付某进行了审理,撤销了2004年时判处付某的缓刑,以抢劫罪判处他有期徒刑四年,与以前所犯盗窃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

  董某是郑州高新区法院撤销缓刑的第二个缓刑人员,2004年9月15日,董某因犯盗窃罪被郑州高新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在缓刑考验期间,2005年4月,董某结伙将他人打成轻微伤,被郑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分局行政拘留15天,由此,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依法撤销了对董某的缓刑,将他收监执行原判的两年有期徒刑。

  郑州市高新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苏占卿说,在缓刑期间重新犯罪不是个案,而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记者在百度中进行了搜索,“缓刑期间犯罪”就有25700个网页。仅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就办理了11起被判处缓刑后重新犯罪的案件。

  监督机关监管措施不力导致重新犯罪

  郑州高新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苏占卿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解释说,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缓刑作为一种法律处罚,必须符合几个条件才能判处缓刑,首先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并且必须是初犯。但近两年由于种种原因,被判缓刑的人员重新犯罪的事情屡屡发生。

  郑州高新区法院政研室主任郭文政认为,造成缓刑期间重新犯罪的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监督考察机关监管措施不力,一方面由于缓刑犯所在地的派出所案件多,工作量大,人手少,对缓刑犯的教育管理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是对其作一次简单的教育后,每年两次仅找帮教成员了解一下情况而已。另一方面,有些缓刑犯长期脱管、漏管,派出所根本谈不上对其进行监管教育,致使其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还有一部分缓刑犯的法制观念也极其淡漠,作为缓刑犯个人,本应认识到自己已经犯了罪,应珍惜政府给予的宽大处理的机会,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缓刑期间应该遵守的有关法规。但是有些缓刑犯,忘记了自己的罪犯身份,不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又重蹈覆辙。

  另外自暴自弃思想也在一些缓刑人员身上作祟。缓刑犯虽然不在监狱服刑,但仍是罪犯,理应得到家庭、社会更多的关注,但这些人有过犯罪经历,文化程度低,一时又找不到工作,便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家长也逐渐变得失望,疏于管教,他们便东游西逛,再次结伙作案。

  预告书警醒缓刑人员体现人文关怀

  郑水泉院长说,在缓刑期间又重新犯罪在本院所判处的缓刑人员身上,于去年夏天连续发生了两个案例,这一下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并一直思考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不久后,他就有了一个想法,通过预告书的形式去提醒缓刑人员,让缓刑人员珍惜获得缓刑的机会。

  郑水泉介绍,当时对于“预告书”还有不同意见,有人提出可以叫警告书或者告诫书,但经过他的一段思考之后,感觉还是叫“预告书”比较好,含义也广,也最容易让缓刑人员接受。预告书中的“预”字有预警、事先告知的意思;预告书中的“告”字含义更广,可以解释为忠告、警告、告诫、告知、示明等,预告一词还有“丑话说到前头”意思,总起来说还带着一种人文关怀。

  如今这种“预告书”已从2005年下半年起,通过法官的手,随同判决书一起送到了缓刑人员的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到目前,接到预告书的缓刑人员没有一人重新犯罪。

  记者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看到,预告书中的开头首先写明了缓刑人员的缓刑考验期限,在缓刑考验期内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提醒:“你的考察机关为你辖区公安机关,你所在单位或者你辖区的基层组织将协助考察。收到判决书后,你要马上到上述单位报到,同时我院也将书面通知有关公安机关。”

  预告书的主体部分采用的是黑体字,特别的醒目,内容为:根据你所涉案的情节和悔改表现,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从人道主义出发,法院特别考虑你的前途、家庭、事业和出路等,依法对你判处缓刑,不予关押,希望你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在考验期内,如果你没有重新犯罪或严重违犯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行为,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如果你实施新的犯罪;违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法院将裁定撤销对你的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或数罪并罚。如果你实施了上述行为,会给社会和法院造成麻烦,特别是将给你自己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这是法院对你的事先预告。

  从制度上完善,“预告书”推出后的管教之路

  郑水泉说,预防缓刑人员重新犯罪,预告书制度只是一项,以后还会推出一系列的措施。

  对于如何预防缓刑人员重新犯罪,记者采访了法律界的一些人士,有人称预告书制度对于缓刑人员来说,只是一种提醒和忠告,有效地预防缓刑人员重新犯罪还需要从制度上完善。

  郑州市检察院一王姓检察官建议,为了保证缓刑制度的正确实施,可以参照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的保证制度建立缓刑执行保证制度。其具体程序是,首先在人民法院拟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宣告缓期执行时,应当要求被告人提供合格的保证人或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公安机关收取)。其次,人民法院将保证法律文书和判决书一同交付实施考察的公安机关执行,保证人应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最后,当犯罪分子违犯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保证人违犯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时,由公安机关没收保证金或者对保证人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缓刑期内没有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宣告缓刑期满时,应当解除保证人的保证义务或者退还保证金。

  郑州市民李伟征则认为,预防缓刑人员重新犯罪,加强对缓刑犯的监管教育是最关键的,也是最有效的。首先可以采取公开考察监督法,即将缓刑执行的相关情况在文书送达地公告,请人民群众予以更大范围的监督、帮教,并公布缓刑执行监督电话、举报信箱,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高效;实施户籍网络登记,即将缓刑人员的基本信息登记在公安系统的人口信息网络,全国共享,对其进行联网监督;建立考察联动机制,对于经过批准外出的缓刑犯,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其目的地的公安机关予以继续考察,以确保缓刑考察的连续性;加大考察力度,建议规定每月一汇报(缓刑犯每月主动到考察机构汇报一次),三月一考察(考察机构每三个月主动深入缓刑犯所在社区、工作单位进行考察一次)。

  郑州大学一位张姓法学研究生则认为,要对现行缓刑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设置专门的监督考察机构,配备专职缓刑考察官,建立健全的缓刑考察规章制度,规范缓刑考察处理程序,才能充分体现缓刑制度的功能,避免弊端,更好地发挥缓刑的真实效用。(郑州晚报记者 张锡磊/文 王梓/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