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用年轻人也是一种气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8:00 光明网 | |||||||||
李树杰 最近从报上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的一篇文章,很受感动。 他在文章中说,敢不敢把重要项目交给缺少经验的年轻人负责,我曾面临两次重大考验,一次是研制“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一次是研制“龙芯一号”微处理器。“曙光一号”计算机的研制带头人是樊建平。那时他刚博士毕业,专业方向是汉字自动生成,到智能
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是199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用微处理器芯片构成的计算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被认为是国内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而“龙芯一号”却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款商品化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按说,这样的工程项目是国家级的,“够大”了。竟交给原本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去干,是不是太冒险了?但是,正如李国杰所说的,年轻人有没有相关经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有望成为将帅人才的基本素养,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想打胜仗的激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完善自我的可塑性。有了这三点,士兵就有可能被“逼成”将军。 由此忽然想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这个家伙统一中国,建立了元朝,是一个不输于成吉思汗的杰出帝王。但是,元世祖的杰出不仅体现在他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还体现在他在用人上能慧眼识才,唯才是用。比如,他竟敢把十八岁的安童任命为丞相。 当然,那个安童也非等闲之辈,从小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成熟和稳重。元世祖与阿里不哥争王位得胜后,拘捕了阿里不哥的党羽千余人,世祖问安童:“朕欲置此等于死地,你以为如何?”安童说:“人各为其主,他们跟随阿里不哥也是身不由己,这由不得他们选择。陛下现在刚刚登上王位,要是因为泄私愤而杀了这些人,那又怎么能让天下人诚心归附呢?”元世祖没料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竟然说出这般有见识的话来,惊讶地说:“卿言正与朕意合!”从此,元世祖对安童就更加另眼相待了。仅过了两年,在安童十八岁时,就决定破格提拔他为中书右丞相。安童果然不负重望,直到四十九岁因病去世,共为元世祖效力三十一年,为元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敢用年轻人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气魄。试想,用刚毕业的学生研究中国第一台计算机和第一款计算机处理器,用一个年方十八的人做丞相,按常理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如果按时下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论资论辈的规则,恐怕他们还得等上个十年八年,甚至更常时间。所以,李国杰、忽必烈力排众议,勇敢推出这些小字辈是冒了相当大风险的。的确可钦可佩。但是,不这样的话,非等到他们“成熟老练”了,那时的小樊、小胡、小安,早已锐气全无,才思迟钝,与平常人“同流合污”“别无二样”了。当然,就更别谈什么积极性了。这其实也是对人才的扼杀。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的事业全部启用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来干。而是说要重视发现、培养和提携有潜质、有才能的年轻人。人与人确实不一样,在年轻人中确实存在着樊建平、胡伟武、安童那样具有极优异的潜质,“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优秀人才。在他们年轻时就发现、培养、重用他们,就有可能为国家造就出栋梁之材,为我们的事业选拔出文臣武将。如果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任人只看资历,只看过去的业绩,论资排辈,那就会僵化和凝固,失去朝气勃勃的生命力,从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当然,对有潜力年轻人,一方面要大胆启用,另一方面还要会用、善用。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便熟读兵书,一谈到怎样用兵,便会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可谓专家。用他当军师可以,亲自带军冲锋陷阵却不是他的特长。最后,赵王不听劝说,硬要人家带军出征,结果大败,赵国损失四十万人马,赵括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另外,年轻人很容易被“捧杀”,取得一定成功的年轻人实际上处在较危险时刻。因此,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和教育。其实,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心胸有多宽,就能做多大的事情。要避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而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一句宋词说得好,未必世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尽度。让我们像李国杰、忽必烈那样,在重用年轻人上不妨气魄再大一些,敢于创造和多给优秀的年轻人一些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