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赞“七品村官”当反思“反哺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09:32 浙江在线

  据《济南日报》2月13日报道,时占经这个名字,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家喻户晓,以他的真实故事编成的地方戏《七品村官》已在全市各地巡回演出了几十场,场场爆满。1992年,时占经放着省直机关副处级干部不当,回乡当了农民,一干就是14年。

  读罢报道,笔者对时占经的壮举非常敬佩。在官本位观念远远没有根除的今天,在报考公务员火爆的如今,放弃“副处级”职位回乡当农民,不是一个容易作出的选择。而且
,与一些官员“下海淘金”不同的是,尽管时占经的努力使得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从他回乡时的156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元,可他自己却背上了一身债务:除10多万元经济债外,还有另一笔沉重的感情债,这样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令人拜服。

  时占经不是不想当官,不是不想住在城市。可是,“每次他回乡探望父母,看到山村贫困依旧,就感到万般愧疚”。他愧疚什么?愧疚山村养育了他,愧疚父老在他没钱上学时“东家凑几元,西家拿几角”圆了他的梦,愧疚他发现山村比外面的世界贫困太多……于是,他毅然辞官回乡,在当上了行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带领乡亲搞经济建设。这中间,他不是没有想回城市上班,可是,2000多字的“请愿书”,458个鲜红的指印,“他走了,行乐村有可能会再次返贫”的火热话语,把他临行的脚拉了回来。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时占经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时,舍弃了自己的利益,这种感人的事件的背后,包含着一个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什么乡村离开他,就可能再次反贫?用深层次一些的语言说,为什么一个乡村的发展,会如此依靠某个人的力量?

  举个例子,时占经在乡村上任后,首先做的是带领乡亲们解决“水”的问题,“有了水,村民仅靠枣树每年人均就能增收1000多元”。这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活,可是,没有时占经的漫长岁月,“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说明什么?

  农村向外面输送了多少人才?这些人才为什么很少回去搞建设?笔者以为,根子在于制度并不鼓励他们回去。农村付出了太多,可是获得的“反哺”却太少!以教育和医疗为例,据2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农村家庭的医疗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21%。其背后是,尽管城市人口少,却占据这大量的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这样的现实,谁不往城市跑?谁轻易敢回农村扎根?

  时占经离开的话,当地就可能再次反贫,当地这种靠个人力量而非具有可靠保障的发展,是相当脆弱和危险的。缺乏制度的保障,就不会有大量的人才深入农村,就不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向农村,农村就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高速发展。我们敬佩时占经,也为当地有这样一个“人杰”而高兴,可是,我们能奢望社会出现多少个辞官回乡的副处级干部?广大的乡村,依然得指望社会对农村的“制度性反哺”!


作者: 李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