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韩俊:新一代农民必须读12年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6:0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特派记者 尹安学 崔朝阳 严丽梅 余姝李宜航

  专家简介: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1998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评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科带头人。

  “拆旧补新,这样的新农村肯定搞不好。”针对一些地方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作为国务院的“智囊”,韩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新农村要发展优势产业,要搞好农民工的转移和培训,新一代农民工必须读书12年……

  中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这样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十一五”规划修订时,韩俊支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六新”———培植新优势、培育新农民、发育新组织、形成新机制、资源新配置、塑造新风貌。

  发展农村富民新产业

  记者:很多农民祖祖辈辈种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您觉得,建设新农村的希望在哪里?

  韩俊: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挖掘农村自身的潜力,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多搞富民产业。经济发展上来了,才有新农村的建设,否则一切都是妄谈。

  怎样发展富民产业?各个村庄的实际肯定不尽相同,现在比较通行的办法是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搞好优势农产品的输出,搞好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等。我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模式,农村发展富民产业,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农民工培训经费应由财政出

  记者:谈起新农村建设,农民和农民工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您觉得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和地位?

  韩俊: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十一五”期间,一定要把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根本,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要让所有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记者:12年?

  韩俊:对!农民子女在接受9年义务教育后,应该接受3年的技工培训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去年,珠三角出现用工紧张,一方面是工资低、劳动条件差,农民不愿干,但更重要的是对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农民干不了。我觉得,政府应该将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将农民工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

  支农财政幅度要提高

  记者: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家吃了几十年的几分钱、一角多钱一斤的大米,这里面肯定有农民的奉献。

  韩俊:确实是这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

  ———在取消农业税后,不要急于对农民开征新的税种,“以税惠农”应该成为今后国家财政对农民支持的一项重要政策;

  ———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小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加快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在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完善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

  ———建立对“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并开辟新的财政支农资金渠道。

  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

  记者:按照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错误思路,“村容整洁”很容易被一些人误解为:推倒老房子,建一排排整齐的混凝土楼房。

  韩俊:这是一些人的误解。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需的,但道路、水利、沼气等硬件建设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软件建设。而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才是最艰巨的任务。

  农民的宅基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财产,不能轻易被人推倒重建。否则这就违反了“新农村”建设的初衷。

  新农村建设资金首先靠政府

  记者:有研究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人均要花1700元,也有人认为要花4000多元;从总体投入来说,有3万亿元之说,有10万亿元之说。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

  韩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有四个层次。首先是中央政府的投入,这几年中央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很大,所占财政的增长比例超过了财政的增长速度。税费改革总投入2500个亿,中央政府承担了70%以上。同时中央还要考虑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比如发行债券、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进行新农村建设。第二层面是地方政府。第三个层面是要把国家的扶持和农民的辛勤劳动结合起来。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一些基础设施,如小水利和道路等,农民可以出钱、出工。第四个层面是金融资金。

  (晓航/编制)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