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专访农民问题专家陈锡文:谨防误读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7:28 新闻会客厅

   央视新闻会客厅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节目《陈锡文:谨防误读新农村》,以下为节目内容。

  陈锡文:谨防误读新农村

  主嘉宾: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辅嘉宾:张宝金——黑龙江元宝村支部书记

  陈玉书——黑龙江元宝村村民

  赵杰——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

  苏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高培勇——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决策者说》。首先时光先回到22年前,1984年的国庆大典上有两幕是让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就不用说了,小平您好,大学生方阵打出了这四个字,到今天谁都能够说出来,还有一个可能您印象多少有点模糊了,农民方阵路过天安门的时候,抬着三个大大的一号文件,从此这一号文件就跟三农问题好像紧紧捆绑在一起,今年又是一个一号文件,但是今年这个一号文件可是跟以往大不相同,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七个我们感觉有点熟悉,但其实又很陌生的字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意味着什么,农民朋友会不会依然像22年前那样那么欢迎一号文件,一号文件里透露出了哪些东西是我们要去做好的呢?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关注这一点,我们的嘉宾先通过大屏幕认识一下。

  主持人:让我们现场欢迎陈主任。我还得再隆重介绍一下,因为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大家还多少不太好解读,一说农民问题专家,您就更深入一点,几十年前插队在黑龙江做文书的时候面临的一些难题,跟今天的所面临的难题有哪些不同?

  陈锡文:那当然很不一样了,当初主要是解决吃饭问题,我在离开那儿以后,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现在看起来,就是要往更进一步的水平发展,全面的小康,乃至向现代化奋进。

  主持人:陈主任说搞了几十年的农业问题的研究了,这几年是您最开心、最累的,他这种说法对吗?

  陈锡文:对。既很兴奋,感觉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有了比较好的保障,农民的收入年年有所增加,这让大家很高兴,我当然也很高兴。但是另外一方面又看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际上又有所扩大,城乡之间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反差还比较大,所以又感到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在咱们国家,农民兄弟占的比重相当大,至今还是将近57%左右,所以要让这么多人能够生活得越来越好,这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主持人:说起今年的一号文件,很长,咱们挑简单的说,挑这里的核心,看看大屏幕。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或者说叫五个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但是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更难一点的题,除了陈主任来到我们现场,还有很多跟这个话题有关的领导朋友来到现场,接下来他们将通过题板帮我们解读一些事儿。一提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往往容易引起大家的误解,好像依稀之前都用过,给各位一块题板,让大家各自写一个你们认为最可能出现的误解是什么,新农村最有可能被误读为什么?在他们写题板的时候,我们现场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黑龙江元宝村的支部书记叫张宝金,另一位是元宝村的村民陈玉书。您看这五个要求,张支书,生产发展,您理解具体到你们村子里怎么就叫生产发展了?

  张金宝:在我们村子里来说,生产发展就是发展经济,怎么能让村民多收入,怎么能多赚到钱,我认为这就是生产发展。

  主持人:玉书,从一个村民的角度来说,您觉得生活宽裕了,啥叫生活宽裕了?

  陈玉书:我家算宽裕的,还行,我家收入挺好。

  主持人:挺好到什么程度?

  陈玉书:现在我父亲过世了,剩我们三口人,人均收入能达到11000多元钱。

  主持人:支书,乡风文明一句话,您认为什么就叫乡风文明?

  张金宝:现在来讲,农民说话不那么粗鲁了,讲究文明,讲究礼貌,村子里互相和谐、团结,打仗斗殴的也少了,违法乱纪的也少了,这才叫乡风文明。

  主持人:村容整洁您觉得现在村子里够吗?

  陈玉书:村容整洁,像我们那个村是比较不错的,也有水泥路了,但是还不太好,按照现代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分析肯定不行,文明社会各方面都得像回事,光一疙瘩一块点上不行。

  主持人:但是现在下脚是没问题了是吗?

  陈玉书:下脚是没问题了。

  主持人:支书,管理得民主,您在村子里的支持率是多高?

  张金宝:我们选的时候,我们村民在这儿,原先选的时候我得票率才85%以上,三年一次在我们那个地方,第二次选举达到90%多,在这次选举的时候我得了满票。

  主持人:那说明干得不错。有没有压力,怕不怕可能下一次再选的时候,得票率又降到80%多甚至70%多,甚至不选您了,有没有这种压力?

  张金宝:作为我们这个村,我的压力很大,老百姓的要求是什么呢?他的文化生活、物质生活都要求提高了,就怕发展跟不上去,你这个思路不新,你的创新不强,所以说我担心这个。

  主持人:透过村民跟支书说的,大家初步对这20个字有了目前阶段的认识,目标其实可能更大,但是你们已经让我们直接变得可触摸了。接下来现场写完了容易被误读的,从您这儿开始,我先看看您的牌子,“减负加多予”。

  高培勇:减负也好,多予也好,都是老的那种支农的理念,支农意思是什么呢?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是我帮助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最新的理念就是把农民当国民对待。

  主持人:不是高高在上的一种俯视的态度。

  高培勇:对,而是必须给那样一种国民待遇。

  主持人:明白。苏先生,盖新房。

  苏 明:我感觉农民的住宅条件应该说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但是新农村应该比他的住宅条件的面要宽得多,核心问题就是经济要发展,农民的收入要增加,负担要降低,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方方面面应该综合发展,所以我感觉新房的问题只是一个方面。

  主持人:我再看赵先生的,财政投入解决一切问题。

  赵 杰:确实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投入的问题,我们认为这其中有很大的误解需要澄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靠财政的投入,但仅仅靠财政的投入并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切新的问题,其中一个基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还是要靠体制的建设和制度的创新。如果你没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财政再增加投入,实际上浪费很大,最后也没有发展的动力。

  主持人: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光有钱,没有其它机制的创新是万万不能的。

  赵 杰:对,是的。

  主持人:让农民留在农村这个很有意思,我没想到这句话,您是怎么理解这种误读,生活中有吗?

  韩 俊: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对立起来,应该是城镇化加快过程中的新农村,所以说我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做一篇很大的文章,就是要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要让更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要让更多的农民能够转化为市民,能够融入城市。

  主持人:主任的牌子上写的是什么?新村庄建设。

  陈锡文:其实刚才几位专家从各个方面都解答了可能出现的误读,但是从过去的教训和在当前一部分地方出现的一些苗头,就可能把整个新农村建设,这五句话他可能就看中了第四句,就认为把村庄盖好了,这就是新农村了,这个理解应该说和五中全会要求,和今年一号文件的要求相比太窄了,而且它没有根基。如果经济不发展,收入不提高,盖了新房,建了新村,它可能持久不了,而且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你非要去搞大拆大建,很可能就加重农民负担,也可能让村民背上新的债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说这五句话是一个整体,而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搞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后面的几件事儿难度就比较大了。讲到生活宽裕,就我个人理解,我参与了这些文件的起草过程,我觉得用富裕还是用宽裕,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在中央领导审议过程中,确确实实是指针居多。从我们目前提出一个大家能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来说,大家最后觉得还是提宽裕比较适合。

  主持人:这是个相对务实的选择。

  陈锡文:对,我们这么大的农村,这么多的农民,国家是包不下来的。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刚才韩俊部长讲到的,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有人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就是不要搞城镇化,农民不要转移了,那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而只不过是说中国有13亿人口,现在农村还有七亿多人,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再提高,哪怕是留下30%、40%在农村,可能也是几亿人,所以对几亿人生活的家园当然要建设好,但建设好是不是就有新房,有新村就行了,新房、新村哪里来,不能靠天上掉馅饼,要靠自己艰苦努力奋斗,当然国家也要扶持,而且我们还要培养一代新的农民,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而目标又是非常多元化的一个综合性的建设过程。

  主持人:接下来回到务实,它得有一个开端,有一个开始,有一个农民可触碰的东西,几年前总理在两会上,当谈到要取消农业税的时候,那个掌声您一定印象深刻。当时您是什么感觉?

  陈锡文:我说句实在话,我看这个电视的时候,其实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事前我是读过的,但是我当时仍然是控制不住,眼泪在眼眶里转。我对于这么多人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实际上是理解了两方面,第一,人民代表们充分理解了农民的疾苦,他们为党中央国务院给农民这么一个好政策而鼓掌,第二是为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鼓掌,我当时是非常激动的。

  主持人:但是当时提出的目标来说,没想到到了今年大家突然发现,提前两年就实现了,您觉得是什么造成的,是实力造成的,还是一个大家对三农问题认识程度加深之后的态度造成的?

  陈锡文:我觉得两方面因素都有,首先如果没有实力,你光说话,别的事儿就办不了了,国家这么大,很多地方要花钱,实际上等于我们最近这两年,2004年和2005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是历史上最快的, 2004年增加了四千多亿,2005年增加了五千多亿,有了这样的实力才敢说加快这个进程。第二,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我还没有听说世界上即使再富的国家,也没有说财政钱就够了,永远不够,美国说起来是最富的国家,但是美国财政赤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所以钱永远是不够的,怎么花实际上就代表了一种取向,你的一种思想认识,所以我觉得一方面钱增加有了这个实力,但是第二方面确确实实胡总书记老早就讲过,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都讲过。是不是体现出来了重中之重,我觉得税费改革,五年的任务三年完成实际就体现出来了。

  主持人:回到元宝村,当初黑龙江做试点,通知您取消了农业税的时候是您从哪儿知道的,告诉您的时候您当时信了吗?

  陈玉书:当时不信,皇粮国税一寻思这玩意儿历史以来也没有种地不纳钱的,当时一点也不相信,后来真免了,那是真信了。我父亲活着,我父亲不信,总给他解释也不行,说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主持人:您跟他解释他还不信?

  陈玉书:不信,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儿,现在都实现了,这两年当中,光免农业税和粮补补贴这块我就得了一万多元,免那块我少纳了,少纳了我就收入了,粮补直补这块我又得了1900多元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