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医疗改革重在解决“贵”和“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7:33 中国网 | |||||||||
[主持人]: 现在请任玉岭委员发言,张大宁委员准备。 [任玉岭]: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医疗改革重在解决“贵”和“难”》。 去年,我们先后走访了东、中、西九个省市,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行了考察与调研。所闻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使我们切实感受到,医疗问题真正是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 由于看病“难”和“贵”,不少人有病不敢进医院。“小病拖、大病挨,要死才往医院抬”的现象比较普遍。就是在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里,也有一位做过厂长和工会主席的老共产党员对我们说:“现在最怕的是医疗费过高,更怕把沉重的医疗负担压给下一代!” 为什么改革开放已经使GDP翻了三番的今天,看病问题却使得近90%的百姓为之却步和担忧,感到无奈和艰难? 一是“看病难”,主要难在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其一,远离了“以人为本”。从改革开放至2003年,我国城乡共增加38亿人口,而城乡医院的总数量却减少了1341家。其二,严重的医院“分布两极化”。例如,北京1200万人,有三甲医院57家,而有些千万人左右的地级市,却连一家三乙医院也没有。其三,严重的资源配置“重城轻乡”。以1998年为例,财政对医疗拨款,用于农村的比例不到16%。其四,严重的“重大轻小”。政府对三甲医院的补助费,比对一级医院的补助高出100倍还要多。如此导致了80%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于大医院。这才是广大城乡居民离医疗资源甚远,看病困难的真正根源。 二是“看病贵”,主要贵在医疗费增长过快。大处方、高收费,造成全国医疗消费从1978年到2003年增长了60倍,比同期GDP增长31倍高出29倍 ;比同期全国职工工资增长22.8倍,高出37.2倍。迄今,我国医疗费占GDP的比例已经高达5.6%,比世界上83个中等发达国家平均值高出0.6个百分点。 据调查,深圳一家医院2000年的业务收入为0.6亿元,2004年便飚升到5.22亿元,员工平均工资从几万元增加到12万元。北京医院系统,去年的人均工资也高达7.8万元,比2003年全市平均工资高出11倍。当人大代表对医院工资偏高提出质疑时,市卫生局某领导则持相反观点,说“医生应该收入高”。我国8亿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3200元左右,工薪阶层人均月工资在1600元以上的也仅有20%。一边是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欲望无穷”,一边是广大群众看病的钱是“财帛有限”,这才是“看病贵”的起因和根源!(掌声) 为此建议:医疗改革要把解决“难”和“贵”作为重点。首先需要主管部门确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和观念,强化对整个行业的领导和监督,并要在“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进行“三转变”。 (一)坚决转变“重城轻乡”。要针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用好中央财政拨款,集中财力,按人口分布支持县乡医疗机构的配备和完善。 (二)坚决转变“重大轻小”,平衡医疗资源。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应限制大城市里大医院的扩建,认真规划和加强社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三)坚决转变“重西轻中”,大力保护和提倡中医药的发展。并防止中药“改头换面”,把传统的低价药全部丢完。 二、实行“三流通”。 (一)医生的处方在全市流通。使用医生开具的处方可到任何一家药店去购药,以此杜绝处方与收入挂钩,切断“以药养医”的腐败链环。 (二)检查单据双向流通。一是医院开出的高档设备检查单,病人可任选医院进行检验;二是任何医院的检查结果,可在时效范围内于全市通用。 (三)医生资质证书全国流通。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可允许其在全国范围内自由开业行医,放开民营医疗,实行备案制度,取消注册登记。 三、搞好“三统一”。 (一)统一药品名称。现在一种药,多的达到20几个名。药名一换便以新药出现,价格呈几十倍上升。一些医生为了回扣,也一味追逐“新药名”。为杜绝药品“越降价”医疗费“越上升”的怪现象,医药审批部门应严格把住药品审批关,按照化学结构统一药品名称。 (二)统一抗生素使用比例。抗生素的价格高、回扣比例大,造成医院对抗生素的滥用和药价上升。福建卫生厅调查,抗生素在用药中的比例高达70%。有的调查还显示,在全国高达80.2%,这比国外30%的限制使用比例高出40~50个百分点。我国每年有8万人因使用抗生素过量而致死,有2万儿童因用抗生素不当而致聋。因此,无论从保护患者健康着想,还是从降低医疗费用考虑,都应将抗生素用药比例统一控制在30%左右。 (三)统一医疗保障。从长远看,全国应建立最终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近期可从城市做起,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应与百姓同享一样的医疗保障,改变现行的一些特殊规定。这样有利于各级领导能感同身受医疗改革的重要性,以利加快医疗改革的进程,争取改革的更大成功! 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