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沈淑济:农村流动人口家庭问题探索制定家庭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7:33 中国网

  [主持人]:

  现在请沈淑济委员发言,李汉秋委员准备。

  [沈淑济]: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妇联发言,题目是《农村流动人口家庭问题积极探索制定家庭政策》。

  我国目前约有15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批农民工从农村流向城市。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下发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性文件,相关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保障农民工权利、发挥农民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在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庞大群体背后的家庭变化。人口流动使农村家庭承载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功能开始弱化,婚姻、情感生活面临新的挑战,也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流动人口的家庭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受城乡二元结构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工资偏低与工伤疾病使他们的家庭生活相对贫困,而70%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把父母、妻子和子女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俗称“三八六一九九部队”。

  据2000年“五普”统计,不能与父母外出同行的农村儿童比例高达56.17%,6~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000万人。多半留守儿童是由年事已高、文化水平较低的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

家庭教育缺位,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普遍不如正常家庭的儿童;缺乏父母亲情,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造成性格孤独、冷漠和自我封闭,甚至出现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因监护不力,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容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也很难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目前,绝大多数的农村老人靠子女供养。伴随人口流动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凸显。据南方某贫困县2003年调查统计,该县外流人口已占农村人口的46.8%,72%的留守老人依然干农活,90%的老人需要照看子孙,83%的老人没有任何积蓄。有的老人不堪生活重负,导致极端事件发生。

  据统计,农村流动人口中70%以上是男性一方外出,留守妇女要承担起生产劳动、家务劳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面临着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的三重压力。长期分居造成生活寂寞和精神苦闷,婚姻不稳定。据某人口输出大省统计,在农村

离婚人群中,夫妻一方外出打工的占到50%以上;因丈夫长期在外,离婚妇女难以提供分割财产的法律依据;
性骚扰
案件中,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即使是夫妻同时进城的农民工,因居住环境差,也严重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形成农村流动人口家庭问题有诸多因素,一是户籍制依然使农民工难以享受市民待遇;二是农民工就业层次总体比较低,收入比较少;三是社会政策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家庭支持和投入还不够,等等。农村流动人口的家庭问题是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新情况,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是城乡二元体制积累的社会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开展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专题调查研究,把握当前农村流动人口的家庭状况和突出问题,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2.建议在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增加“未成年人监护人委托制度”,落实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从法律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3.积极探索制定家庭政策。家庭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根据新情况,需要在原有的政策框架中,增加针对家庭需求和开发家庭功能的政策。当前,应以农村流动人口家庭为突破口,制定特殊群体的家庭政策,对农村流动人口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要加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保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重视对他们的学习管理和心理健康疏导;

  ——要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推动力度,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农村流动人口的需求,筹建低价位农民工家庭公寓或农民工廉租房;

  ——在对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中,要注意指导、帮助农民工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婚姻家庭、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要进一步健全法律咨询和救助机构,帮助流动人口家庭解决困难,切实维护农村流动人口家庭中的儿童、老人和妇女的合法权益。

  3.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逐渐打破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加快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城乡隔离的制度,为农村家庭实现有序流动,每个家庭都能享有幸福生活提供政策支持。

  4.建立针对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帮扶支援机制,开展社会支援行动。鼓励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和帮助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良好氛围。

  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