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王树清代表遭遇各路记者“围访”大谈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09:15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焦明忠 贾辉

  

王树清代表遭遇各路记者“围访”大谈新农村

  本报记者 郭存发 摄

  “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要解决哪些问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搞?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哪些高招?”人代会开幕以来,王树清代表基本没闲着,一直遭遇各路记者“围访”。

  老王昔日任拜泉“父母官”,率众植树造林,是闻名全国的种树书记,还捧得“地球奖”。前几年,他升职齐齐哈尔市副市长,仍主管农业。对于三农问题他是“行家”。

  新农村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量大,进京之前,老王就被提前“预定”:经济日报、“绿色中国”约他谈三农。3月2日早,我省代表团抵京,一下火车的老王即被央视一套的记者“守株待兔”。大会日程拉开,老王“正事”、“私事”一块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半夜还打电话嘱咐:明天的采访千万别“秃噜”了。

  再看看老王接待采访的日程表:

  3月5日,与

东方时空谈农村合作医疗。

  3月6日,与央视七套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月7日,与央视一套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3月8日,本报记者走进他的房间,与央视七套“聚焦三农”栏目的记者撞个正着。“开会开出了额外任务,烦不烦哪?”记者问老王。“不烦!这是对基层代表、对民意民生的重视。也是学习提高、消化吸收报告的过程。”

  额外任务虽多,会议发言绝不含糊。在8日下午分组审议时,老王开门见山:“新农村建设切不可刮风。国家刚提出来,很多事还没破题,有的地方就说是新农村了。我省有个兴十四村,从建国到现在,用了半个世纪,付华廷奋斗了一辈子才这样。就说环境问题,有人说现在是破坏和治理对峙阶段。专家算了,一厘米黑土层,需要喂食400年,你们两三年就给对峙了?明天就新农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了?这是一个误导,由误导而误区,最后误事。环境问题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一任接着一任地解决,切不可一个书记一把号,一个市长一个调。你干一个地方,他干一个地方,啥也整不透。”

  趟着垄沟一路走来,黑头发变成了白头发,老王熟悉农民。他说,“农民有四个贫困,经济贫困、知识贫困、生态贫困、权利贫困。最根本是知识的贫困。由于知识贫困,野蛮、愚昧、破坏、掠夺,所以造成生态恶劣、环境退化,顾了今天不顾明天。所以啥权也没有,村务公开,假的也看不出来,掖起个啥事也不知道。”老王认为,建设新农村,全躺在国家上是不对的。他说:“新农村建设要注意三点:村官是主体,农民是行为主体,还要有个部门问责制。得回答怎么落实,谁去落实,不落实怎么办的问题。”

  此次人代会,老王带来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大型农机提效和推广林业循环再生技术等建议。他说,新农村建设一定不要高谈阔论,要克服浮躁情绪,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开篇破题。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