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两会热点回眸:民间评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6:29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韩俊杰整理 两会代表日益从身份代表转化为利益代表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不必讳言利益的分化,而必然要诉求于各种利益的表达与整合。两会代表日益从身份代表转化为利益代表,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笼统地关注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而且能够专注于一类具体人群,从而将问题分解,并且各执己见,公开辩论,坦白博弈,以科学的方式取得公正的结果;意味着他们有可能在矛盾激化之前发现隐患,从而在第一时间协商切磋,将问题化解于无形。 别逼巩俐参政议政了 作者:迟国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政议政,首先要有热情,自己愿意才能参与进来;还要有水平,肚子里有货才能议论政治;还要有利益,人只有对自己的和与自己有关的利益,才能做到真切的关注。从这三条看,巩俐一条也不沾边儿。 所以,让巩俐当政协委员实在是勉为其难,为了不影响巩俐个人的演艺事业,为了保证政协会议的质量,还是别逼巩俐参政议政了。 像钟南山委员那样“高调”地问政 作者:邬凤英 来源:《中国青年报》 钟南山就药价虚高向药监局官员当面讨说法。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和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政协委员在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时,应该更多地像钟南山委员这样,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官员同时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人大代表具有政协委员所不具有的质询权,更应该像钟南山那样,对政府工作进行严格质询。 代表委员有必要撕破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面子 作者:金岭 来源:《齐鲁晚报》 两会报道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一般只批评现象,而不针对具体的地方和具体的人。这种隐匿批评显得有点含蓄,挺厚道,也有道理。只不过这样一来,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或单位,可能并不以为自己有多大的罪过,也不太可能有什么畏惧——法不责众嘛! 为了不让“普遍存在”成为一些地方或单位的保护色,代表委员或媒体是不是有必要撕破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面子呢? 带案件上会“直达天庭”不公平 作者:万兴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我国体制设计上,人大本来就负有监督司法和检察机关的职责和权力。人大代表“带”的案子,与会的司法和检察机关领导至少也得“接”一下,当然也有可能回头转批下去,予以查处。果真如此,谁敢保证这种批示不会制造新的不公? 有些人可以通过人大代表“直达天庭”,对那些没这个渠道和能力的公民来说,显然不公平。 如果老百姓都寻找这一渠道“上访”,到头来必将损害法制权威。没有了法制权威,受损的到头来还是广大老百姓。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