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京城房东们的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0:42 《法律与生活》杂志 | |||||||||
“房价长疯了,买不起房的急疯了”,可是也有这样一些人,有意、无意拥有了更多的房子,他们又用多出的房子去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人,从广泛的意义上,被称为“房东”。 有人说,就是这些越来越多的“房东”和更多的想做“房东”的人,拉高了房价;也有人说,他们的存在改善了房地产行业结构,市场本来就该如此。本刊记者走进这个圈子,
本刊记者/李云虹 2006年2月29日,当记者再次走进位于北京丰台区蒋家坟村的时候,狭窄的街道依旧破败不堪,只能顺畅地通过一辆汽车的街道两旁依旧堆满了垃圾,街道上依然污水横流。 临近中午时分,街道两侧小贩们操着各地方口音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叫卖声的是孩子们放学后的欢声笑语,中间还夹杂着汽车喇叭的“嘀嘀”声。 据该社区居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社区脏乱的环境在丰台区是出了名的,每次整顿市容市貌的时候,大家对于蒋家坟村的情况都很头疼。几年来,这里的破败环境没有一丝改观。 同环境相类似的是,这里的人们似乎也已被繁华的大都市所遗弃。虽然他们手上有不止一套房子,并且过着收租的“ 房东”生活,可是依然清贫的生活,让记者感觉京城热烈的房屋市场也完全将他们摈弃。 “租金维持基本生活!” 第二次走进林维信老人的家,狭窄的过道只能容纳一个人走过。过道两侧一共有6间小屋,只有门口的一间没有上锁,其余房间都是铁将军把门。这六间10来平米的房子,支撑着林维信老人一家的生活,租金成为老人一家主要收入来源。 简朴的屋内陈设没有丝毫变化,只是一进门的墙上贴着一张福字,从火红的福字中可以感受到刚刚逝去的春节那份浓郁的年味。昏暗的屋内没有开灯。当记者进屋后,他的儿子才打开灯。 在记者到来前,林维信老人躺在床上休息,听说记者来了,老人立即由床上起身,和记者寒暄起来。 记者拿出了上次采访后刊登的杂志,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老人手捧着杂志起劲儿地读了起来,他的那份喜悦与兴奋感染着记者。 林维信老人今年74岁,自小就住在蒋家坟村,从未离开过这个村子。12年前他查出身患尿毒症,每年光医药费就高达七八万元,这对于每月只有388元养老金的他而言,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老伴一个月的养老金也仅仅是330元。 林维信老人边说,边从抽屉内取出了自己和老伴的存折拿给记者看。 以前,我们都是依靠种植蔬菜为业,够吃够用。 1992年蒋家坟村农地被开发商占用,全村人失了地,没了收入。当时,按照政策,我和老伴儿转成了居民户口,每月拿着退休费。 两年后,我查出得了尿毒症,每年光医药费就得七八万元,而转居后的医疗保险才能报销30%,生活入不敷出。 村民们逐渐开始在自家院里院外加盖几间房出租给外地人,赚取房租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家房屋的面积大概有130多平方米,以前一进门就是一个大院子,而今都密密麻麻地盖上了房子。现在我一共有 10间房子出租,每间房子也就10多平方米。一间房屋每月200元的房租,吸引了不少外地来京的打工者。 这不是刚过完春节嘛,外地人都回家过年去了,现在只有一家还居住,其余的房间都闲着呢。 每年赶上过春节,我的房子都会闲置个一两个月。不知道你进来的时候,有没有留意,我家门口的墙上又贴上了出租房屋的条子。 现在我们老两口也就依靠房租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你看看,我和我老伴两个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才718元,而我看病吃药的花销这么大,这些钱够吗? 我们每月近2000元的租金也仅仅是够维持我们基本的生活。如果我们生活富裕的话,为什么放弃亮亮堂堂的大院子不要,偏要弄得跟个贫民窟似的呢? 老人喋喋不休地跟记者发着牢骚,诉说着自己生活的贫苦。 当记者问及如果将来国家征收房地产税,出租房屋如果需要上税,他们又该如何的时候,老人不屑地看了记者一眼,说:“我肯定不交,我的这些房租是用来活命的,为什么还要让我来交税呢?真正应该交税的是那些有钱人,而不是我们。”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