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马原:西藏把我点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0:34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许敏

  马原把生命中最灿烂的7年都留在了西藏,也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标志性的“马原小说”

  因为一个“特别好笑”的理

  由,马原去了西藏,又因为一个“说起来很复杂”的原因,他离开了那里。马原把生命中最灿烂的7年都留在了西藏 ,也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标志性的“马原小说”。

  在“马原小说”最辉煌的时候,作家莫言对马原说:去西藏是你一个幸运。当时马原很不以为然,但后来他发现自己 错了,因为他醒悟“离开西藏是一生中走错的最大一步”。

  去西藏的理由特别好笑

  去西藏之前,马原有些迷茫。他写了10年的小说,同时期的小说家大多声名雀起,他还没有发表出一篇作品。“如 果不谦虚地说,我的小说创作跟中国同时代其他好的小说家,应该是在同一个水准上,但却一直都不能发出,我知道一定有些 什么特别的东西在起作用。”直到1982年,马原才在《北方文艺》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那年他已经29岁了。

  29岁的马原从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想去西藏,去西藏的理由“现在说出来会觉得特别好笑”,在那个出国不切 实际的年代,他想知道自己最远能走到哪里。于是他展开地图找了一下,“我在东北角,西藏在西南角,从空间距离上,我所 能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西藏。”所以马原去了西藏,做了2年记者,之后在西藏群艺馆担任编辑。

  马原没想到,这个“好笑”的选择会在他的人生中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记。“如果不去西藏,可能我的小说会完全不一 样。西藏使我脱胎换骨,它竟然解决了我的信仰问题。”在那块神奇的土地上,周围的人和事都跟原来看到听到的不一样。站 在那些朝佛、转经的人群当中,马原深深被震撼,“他们活得那么充实,高思阔步,心中充满热情。那种人人都热情饱满、器 宇轩昂的情形,我几乎不曾在过去所熟悉的人群当中看到。”马原从来不知道自己会是有神论者,在那以后他明确知道,其实 自己心里一直对神有敬畏。这对于一个作家是非常重要的。“你就知道为什么爱因斯坦会成了有神论者,牛顿成了有神论者, 你就突然理解了维特根斯坦,理解了斯蒂诺法诺,在之前读维特根斯坦、斯蒂诺法诺,你会觉得这是一种说法,是一个聪明人 的一种遐想。但是后来你会发现,他们确实是聪明的,发现了一些新鲜东西,一些只有少数人才能注意到的秘密。”

  “说实在话,那种激动是每天每天都有的,我到拉萨以后,经常会想起一句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去西藏之前, 我从来认为这是句虚妄的话,这话很多人都会说,但有几个人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意义?而在那里,我真的有这种感觉,我就 觉得每天出门都会有奇迹发生。这种感觉,在我去西藏之前或离开西藏后,从来没有过。”

  冈底斯的诱惑

  到拉萨一年时间,西藏给予马原的灵感喷涌而发,他写出了最初的4本小说,包括后来震惊文坛的《冈底斯的诱惑》 。女作家龚巧明看后很激动,她说太奇妙了,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马原自己也颇感意外,“我是个从小阅读小说的人,差不 多把这世界上绝大部分好的小说都读过,我知道还没有一个人像我这么写,不管是伟大的法国人、西班牙人或美国人,都没这 么写过。”

  他唯一的解释是“这都是拜西藏所赐:西藏把我原来一些极端个人化的方向明确了,写出的东西也就被激活了、点燃 了。西藏是一个奇特的地方,能给你想象力,给你独特的角度和意境,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和西藏作比较。这里有历史、文 化、宗教氛围的不同,但我更把它看成是一个地理的不同。西藏是地球上一块很奇怪隆起的高地,很多年前,写作《福尔摩斯 》的柯南道尔就写过一个小说,想象地球上有一块高出的大地,没有路可以上去或下来,那里所有的一切都与众不同。我想西 藏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所以西藏把我点燃了。假如我去的是新疆,新疆会不会把我点燃?我以为不会。去新疆我可能写另外一 种小说,但一定不像我在西藏写的那些小说一样,那么独特。”

  1985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连同之后的《拉萨河女神》《西海边无帆船》《虚构》等,马原对传统的小说叙 事技巧上的大胆实验,开拓了中国小说“先锋派”;文中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西藏故事,也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西藏小说 时代”。

  上世纪80年代,西藏文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坛最耀眼的一支,出现了以马丽华、吴雨初为代表的西藏诗人群。198 5年后,西藏小说占据了中国文学主流地位,马原、扎西达娃、刘伟、丁志国等西藏小说家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当时西藏很多人都读小说,作家在人群中的影响力很大,在这里让人觉得当个小说家是很荣耀的事。”马原说。

  离开西藏是个致命的错误

  马原在西藏一待就是7年多,离开的原因有些复杂,“我的前妻要回去,当时国家有一个政策,不允许人为制造两地 分隔,如果我不回去,她就回不去。她想要回去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在西藏的几个女作家都受伤了,甚至有两个丧命。按迷信 的说法,那里搞文学的女人,轮也该轮到她了。所以心里压力特别大,当时她刚生完孩子不久,一心想回去,所以我也不能给 她造成阻碍。”说起这些,马原有些无奈:“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我不知道到现在会不会回来,也许不会待一辈子,但肯定还 会待一些年。”可是回内地后不久,马原和既是同行、也是师生的妻子还是离婚了。

  离开西藏仿佛是个致命的错误,马原的一切都乱了套。回内地后,他成为辽宁省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却再没写成一 部完整的小说。远离了西藏,灵感似乎也没有了生命力。他去海南经商,也写过几个影视剧本,就是不再写小说。马原的文学 创作进入了一个断裂期。

  2000年,马原去了上海,在同济大学文学院执教。上海的马原和西藏的马原是遥不可及的,他一连用了5个“很 ”来形容在上海的生活:很累、很没乐趣、很疲惫、很不能承受、很没有热情。“我到了上海就不再写小说了,就像我曾经当 过工人,那时几乎就没有写过小说,不同的原因一样的道理。身处的环境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

  马原突然觉得上海对他没有特别的意义了,只是留下来。他不排除有好的去处,会离开。不过不会选择去西藏定居, 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了。但只要有机会还会回西藏去看看,“西藏就是这么个地方,到过那里的人,就会有这么强的认同感。 无论是去旅游还是定居,去过西藏的人就会觉得彼此像老乡一样。西藏就像磁石一样有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

  马原说,如果非要对那段在西藏的日子做个评定,那一定是“黄金时代”,尽管这个名称很俗气,但却最为贴切。他 一定会再回去,因为,他还有一个已经筹划了20年的计划——写一本关于西藏的“大书”,“一本像法国作家欧仁·苏的《 巴黎的秘密》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一样伟大、一样厚的‘大书’。”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