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中国全球找油,美国是堵是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19:43 南风窗

  中国全球找油,美国是堵是疏?

  □王志强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的数据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目前已占世界总量的13.6%,中国不仅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而且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
石油和电力消费国,中国对能源和某些主要金属矿产的需求量已成为影响世界市场的关键因素。针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其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美国国内在中国能源问题上的看法发生了分歧,其分歧群体大致可以“接触派”和“遏制派”来划分,抑或可分为“乐观派”与“悲观派”。

  遏制派的悲观情结

  ──中国“能源饥渴症”的三大消极后果

  目前,中国有将近2/3的能源消费还是依靠煤炭提供,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在迅速上升。中国超过40%的石油依靠进口。在中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核电和天然气提供的能源较少,但中国计划到2010年将天然气能源比例由3%提高到8%,到2020年建设30.1万兆瓦的核电站。据此,美国国内的遏制派认为,中国现在已患上了严重的“能源饥渴症”,而且“症状”还在加剧,中国对市场和自然资源(如金属和石油)的需求关系到中国的各项战略行为,这种因能源利益而带来的战略改变给美国带来了三大消极影响。

  其一,遏制派认为中国的“能源饥渴症”使国际能源市场动荡不安。拿石油为例,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头号和二号石油消费国,对石油的依赖率分别高达60%和40%,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2/3要归于中美两家。美国遏制派的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专注于反恐战争之时,下一场世界大战的种子可能正在悄悄萌发。遏制派认为,美国消费者不应该将油价的不断攀升完全归咎于伊拉克战争,实际情况是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破坏了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这种论调除了在美国学者之中很有些市场外,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少人持有类似观点。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加夫尼在众议院国际委员会的证词中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其二,遏制派认为中国的“能源饥渴症”刺激了中国军力扩张欲望。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尤其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在中国的战略和政策的制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考虑将促使中国与安哥拉、中亚国家、印尼、中东(包括伊朗)、俄罗斯、苏丹和委内瑞拉等国寻求长期的供应协议,同时和那些具有重要地理政治地位的国家建立良好关系以寻求保证航道畅通。遏制派认为,中国认为需要和这些国家建立特殊的关系,以确保能源渠道的畅通,以便建立将来的国防战略和军事部署。除了搞好同能源生产国的关系以外,中国政府目前正在考虑的事情是如何把这些能源安全运回到国内的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还将主要依赖国外提供的石油和其它战略资源,中国政府也认识到简陋的后勤供应和交通线路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软肋,要破解类似“马六甲困局”这样的掣肘,中国必须大力扩充军力尤其是中国落后的海军力量。遏制派认为,中国发展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对美国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中国海军力量的扩充将使台湾海峡两边的力量趋于失衡,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面将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其三,遏制派认为中国的“能源饥渴症”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相对于冷战后一段时期内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近些年来中国的能源战略改变了这种格局,整个世界大致形成了以中美两大能源消费国为圆心的两个相交圆,两个能源消费国都各有自己的能源供应国,另外还有一些中立的能源供应国,中美之间竞争的轮廓已经开始形成了。在里海地区,中国和美国政府及两国石油公司都希望在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大型油田分一杯羹。在非洲,美国正在建立军事基地和外交使团的网络,主要目的是保证美国获得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石油,但同时也为了阻止中国和其他急需能源的大国插足。中国也设法在中东地区扩大自己的石油联盟──这也时常引起华盛顿的不满。遏制派分析人士认为,近几年,伊朗加强了同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能源关系,美国在中东的行动余地正在变小。在美国的后院,遏制派也认为,决定充当打击“邪恶美国”排头兵的查韦斯现在也搅乱了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加拉加斯现在和伊朗、朝鲜一起成了美国佬的眼中钉。很多专家认为,不能排除美国和委内瑞拉之间危机的危险性,这将意味着石油市场新的失控。因为玻利瓦尔主义者查韦斯的想法很明确,只要美国对其稍动手脚,他就会将每天送往墨西哥湾炼油厂的石油产品改变航向,把它们送到中国或印度。

  碍于上述偏见,美国总统布什去年8月8日签署的《2005年国家能源法》有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的附带条款,该条款要求美国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跨部门进行协调,评估中国能源消费行为对美国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接触派的乐观情绪──

  中美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相对于美国国内的遏制派,接触派却是以另一种视角来看待中美之间的能源问题,他们认为,中美之间在能源问题上需要的是合作,如果两国在能源问题上搞对抗,对于中美这样的两个能源消费大国来说都是非常短视的。

  首先,稳定的能源市场对中美有利。目前中美两国经济都处在上升阶段,双方都需要稳定而可靠的能源供应,这是双方在能源问题上的最大利益交汇处。如果中美两国在多边框架内协调各自的能源政策,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合作,就有可能稳定国际能源市场。

  其次,中国可以确保需求安全。接触派认为,在能源全球供需关系上,人们通常更关注供应安全,但是需求安全同样重要。需求与供应的平衡是国际能源市场稳定的必要条件,是国际能源安全的根本保证。欧佩克前秘书长鲁克曼指出,如果对消费大国来说,能源安全的核心是供应安全的话,那么对于生产大国来说,能源安全的关键则是需求安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需求不足和价格低迷导致投资不足,很多石油生产国担心没有安全稳定的能源需求,因而不愿意开放市场并引入投资,这是真正的能源不安全因素。近年来,遏制派大肆鼓吹说,中国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破坏了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接触派认为,事实上,从市场角度看,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将促进世界能源部门的投资,“给整个国际市场的能源运转提供稳定的保障,对整个世界能源格局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一方面,它将消除诸多产油国对于需求不足的担心,加大其投资力度,为国际能源稳定供应提供市场需求保障。另一方面,它对于在海外有着巨大能源投资的西方消费国而言,也是巨大的机会。目前,世界主要跨国石油巨头投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瞄准中国这一不断扩大的能源市场。接触派认为,中国和美国在能源问题上是有误解的,认为别国在能源市场上的得分就是自己的失分,相互处于猜忌和担忧之中,但实际上,中国和美国在这些被误解了的担忧中都是相互获利的。如果中国能投资开发中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结果将是增加世界能源市场的供应。从未来来看,如果中国能增加从新渠道进口能源,中国就会相应减少从其它能源供应渠道的进口,这反过来将使得美国、日本和印度等能源进口国受益。接触派认为,中国开发出更多的能源供给,对世界市场会更好,对价格稳定越有利。

  再次,美国接触派对遏制派的能源遏制政策进行了评估,并认为其代价是巨大的。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托马斯·巴奈特说:“美国为什么要堵截中国的石油通道呢?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是美国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劳力资源。虽然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在未来会变得更加激烈,但这种竞争并不能通过军事对立来解决。”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能源项目负责人罗伯特·艾贝尔指出,美国对中国石油禁运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没有能力影响中东和中亚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凯托研究所编辑彼得·凡多兰认为,美国没有能力左右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要实施大规模的石油禁运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需要派遣极其庞大的海军到漫长的中国海岸。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接触派认为,即使是在能源运输方面,中美之间还是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美都是海上能源运输大国,作为两大能源消费国,它们都希望有安全的海上运输线,为了维护安全畅通的海上运输线,双方需要在海上反恐、反海盗等方面进行合作,以保证海上运输线特别是关键国际水道的安全。

  近年来,接触派的政策主张也在美国政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开始起步。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访华期间,双方就美国向中国出售核电站设备达成了协议。5月23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美国能源部签署谅解备忘录,同意加强双边能源政策对话。根据该备忘录,中美双方将成立一个能源政策工作组,并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一系列对话与合作。这些领域也包括能源安全方面的信息交流、能源政策与战略、能效与节能、能源技术的使用和选择及技术合作等。该备忘录有利于中美两国加深在能源问题和能源政策上的相互了解,促进能源领域的信息交流,并推动双方在一些能源项目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如何解围?

  化解中美之间的能源危机,主导力量还在于美国方面,无论是从能源的消耗量、国际海上运输通道的控制还是世界大型能源跨国公司的数量上来看,美国无疑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当然,我们也并不回避我们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首先,加强与美国的能源对话,采取相应步骤来稳定国际能源价格。美国对于中国的能源外交不应该过于敏感,这种过度的敏感总是认为中国能源之所得必是美国能源之所失,这种“零和博弈”的理念是极其错误的。目前世界的能源还远未达到枯竭的状态,作为世界主导能源,木材被煤炭、煤炭被石油取代,原因不是资源的枯竭,而是需求不足。有分析指出,未来世界石油工业的长远发展也许将更多受制于需求不足,到21世纪中叶,因需求萎缩,某些石油储量可能留在地底下无人开发或推迟开发。只有中美之间加强合作,能源需求安全才能得到保证,需求安全促进供应安全,只有能源生产国的需求安全和能源消费国的供应安全都得到保证,整个国际能源市场才能维持稳定。

  其次,为在国际道义和国家利益之间达到平衡,中国应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就发展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中美两国都不能为了本国的一己私利而竞相放弃本国应尽的国际义务。去年发生在毛里塔尼亚的政变及其后冷淡的国际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8月份该国发生的政变只受到了国际社会轻描淡写的指责,其原因就是该国地下蕴藏着将于2007年开始开采的几亿桶石油。近一年来,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外交政策似乎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也许是中国在国际上展现其“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又一重大突破,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中国正在认真履行其作为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承担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最后,中国应该逐步改变能源消耗方式。美国从1970年代开始到今天,创造价值或单位经济产出所消耗的能源量一直都在逐年减少。借鉴美国的经验做法,提高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无论是对于缓解目前紧张的国际能源市场形势,还是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风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