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今时今日 一座普通的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2:48 华夏时报
今时今日一座普通的城(图)

唐山今日夜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康复村:很美,但不是世外桃源

  村长杨长禄说:“也有够上康复村条件的,因为户数的限制,只好呆在截瘫疗养院或家里。和我们比起来,他们不便多了。”

  静谧的阳光下,唐山康复村的院子里三两一群地停着一些轮椅,截瘫病人们坐在那
里,不时交谈几句。舒展的院落里坐落着几排整齐的平房,地面上收拾得很干净,偶尔有一条宠物狗不慌不忙地从院子中穿过去,这个安静的下午催人入睡。

  唐山康复村是为地震截瘫幸存者组成的家庭专门建设的住宅。见到康复村现任村长杨长禄的时候,他正在上网。杨长禄说,这里只有他上网,但电脑也是才买的,花了4500呢,上网费一年720块钱。杨长禄对上网和使用电脑并不在行,他笑着说:“我主要就下棋。有时候也上QQ,和外面的朋友唠唠嗑,聊天。”

  他们家的床、书桌、柜子、窗台等等,全都比正常的要矮一些。门的开关也比较低,从台阶到

卫生间,都很便于截瘫病人使用,这里的居民完全能够自理日常生活。每隔一段时间,来自唐山各个单位的青年志愿者都会出现在这里,帮助居民们料理一些他们自己处理起来相对吃力的事情,这在唐山是一个多年的传统。

  医学上有一个说法,截瘫病人通常10到15年是生命极限,然而康复村的居民们已经平安度过了30个年头。在这里,大家带着同样的经历聚在一起聊天、做康复训练,或是坐着轮椅出去溜达,一日一天又一天平静地过去,心中的伤口也就慢慢被岁月舔平。

  1991年康复村建成,次年就有50人搬进来住,目前仍有40人健在。他们在康复村得到了久违的平静生活,但这里毕竟也不是世外桃源。去银行领补贴,截瘫者常常要等到所有人办完后,才勉强能蹭到柜台边;出外揽活时,他们会为那些过不去的台阶急得满头大汗……

  何况,相对于成百上千的截瘫幸存者来说,康复村仅有的50个名额远远不够。村长杨长禄说:“也有够上康复村条件的,因为户数的限制,只好呆在截瘫疗养院或家里。和我们比起来,他们不便多了。”

  这城市:稳重安详,并不喧嚣

  导语:事实上,唐山和华北的其他中等城市的格局几乎没什么两样。大多数街道朴素紧凑,不像大都市那样拥挤嘈杂。

  30年过去了,多么可怕的灾难痕迹都已经消逝。除了几处规模不大的地震遗址,不论在城市中还是人们的面孔上,都没有什么过去的印记。在那些已经略显班驳的居民楼上,也丝毫看不出这座城市只有30年的年轮。

  事实上,唐山和华北的其他中等城市的格局几乎没什么两样。除了新华道、建设路等几条新修整过的主干道气象开阔、车马喧哗,大多数街道朴素紧凑,不像大都市那样拥挤嘈杂。整个城市没有很多高大的新兴建筑,更多是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老式楼房,保持着中国北方城市固有的稳重和安详。

  墓地、纪念碑、纪念馆……不过是记载着30年前的一个特殊事件而已,对于大多数唐山人来说,这个特殊事件和今天的关系已经不大。他们需要考虑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柴米油盐以及娱乐。地震是惨事、是恨事,但更是一件往事,人人都一样,不能总生活在往事的浸泡中。

  唐山人也不能例外。

  7月22日,为迎接抗震30周年而

装修了4个月的唐山百货大楼开门营业。位于新华道上的百货大楼是唐山重建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但是出于防震考虑,这个标志只修了5层,而楼体的长度却达230米,气势磅礴地足足横跨了两条街,和抗震纪念碑广场遥遥相对。百货大楼重新开张,来来往往的人流使新华中道完全恢复了市中心的气派。

  从地震后动工那天起,一直在简易房里买东西的唐山人就巴望着百货大楼落成,每天路过的时候都会望望工地,这一望就是两年。1984年百货大楼完工开业那天盛况空前,唐山人早早就在门口等着,头几天不得不请顾客分批进入。有的人不为买东西,就是特意来看看觉得很“壮观”的这个大家伙。今天的唐山当然有更多更新潮的大商场供人选择,然而即使现在看来,在宽阔的新华道上,这座唐山建市以来最大的商业楼也依旧规模宏大。

  和多数中等城市一样,唐山的商业氛围不是那么火爆,晚上8点,超市和商场都准时关门。营业时候比较长的是饭店,但即使是晚饭时候进去,往往也只是三三两两地那么几桌客人。唐山城的东面海边,一座投资数千亿的超级大港正在建设之中,但它给予唐山的辐射显然还没有开始。

  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这里似乎能更频繁地看到一些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有时在闹市,有时在街边,他们的轮椅缓缓而过。他们的过去或者惨痛而惊心动魄,但他们生活在今天,在此时。

  唐山人:更重要的是面对未来

  导语:“我们家很幸运了,就砸死一个大女儿……”她们就这么平静地说起自己遇难的亲人,就像邻居家的琐事。

  就在新华道和建设路宽广的交叉路口的人行道上,每天黄昏都有一位盲老人准时出现,脸上挂着隐隐的微笑,只拉一支曲子——《二泉映月》。这老人与他面前的车水马龙和四周的新式建筑的不相称,形成了奇特的一景。

  我们冒失地向两位傍晚出来结伴散步的老年人发问。她们虽然有点意外,但随后回答的坦然和坦率,更让我们这些发问者感到意外。“我们家很幸运了,就砸死一个大女儿……”她们就这么平静地说起存亡悬于一发时的情景,平静地说起自己30年前遇难的亲人,像是在叙述邻居家的琐事。

  是的,遇到的唐山人越多,我们就越发现,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坦率而淡定的气质,这大概可算是灾难留给他们的小小礼物。

  震后的唐山人一度对高楼有一种外人难以理解的警惕,相当长一段时间连4、5层的楼房都没人愿意住,哪怕出差都会去找平房或地下室的旅馆。唐山市曾经规定,楼房最高不能超过12层。唐山人也自觉地把住宅盖成式样呆板的“火柴盒子”,这或许是地震给唐山人心理上造成的微妙变化。

  然而在年轻一代唐山人身上,这种障碍正在慢慢被抹去。1995年,震后的第一个高层住宅楼在唐钢出现。高层住宅经历了最初的乏人问津之后,以奢华的“大平米”、“大开间”诱惑着年轻人。唐山人新的顾虑近3年翻了一番的房价,而不再是20层的高楼住宅——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了。

  30年不算长,但对于人的生命和记忆来说也足够沉淀以往的痕迹,唐山人很自然地把将来的眼光投射到东面的大型海港上。运作中的港口车辆川流不息,十几万吨级的海轮泊在码头上卸货,巨大的夯机、如山的货物……繁忙而喧嚣的气氛,宣示着唐山的现在和未来,唐山人的眼睛,看着这里,看着远方……

  今日唐山的印象

  在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特色舞蹈《俏夕阳》。演员清一色年过花甲,她们前弓后倚的皮影步成了当晚最出彩的节目。

  巧得很,这几位老太太来自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城市——唐山。她们在退休以后用了十年时间才练成这手“绝活”,如今大名已经响彻大江南北。而唐山这个名字,终于用地震之外的东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在我们的印象里,几乎每次看到“唐山”这个词,都会马上在不远处发现“地震”这两个字。有人说这是一座奇怪的城市,因为在这里谈论死亡,哪怕是谈论自己亲人的死亡,竟然都仿佛举重若轻一般。我们在唐山三周,与那些上了岁数的大爷、大妈唠唠往事,发现他们对三十年前的那场灾祸虽然记忆犹新,但是却没有过多的悲伤,和一些当地文人、学者们的记实文学所描述的痛苦情绪迥然有异。这也许就是久痛之后的淡定吧。

  我们看不出如今这座唐山城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到晚上八点,所有商铺全部准时停业,老年人会出来散步,年轻人则不知道去了哪里。再晚一些,马路变得更加安静,除了出租,也没有太多车辆弛过。整个城市空旷得让人想撒足奔跑,想大声呼喊。

  这不是一个消费型城市,尽管也有各式各样的高档饭店或者酒吧什么的。但唐山人喜欢坐在家里,看看电视,而不是呼朋唤友去笙歌冶游。这和收入多少无关,2005年唐山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88元,这在中国决不是一个低数字,这座工业城市的居民们只是习惯了规律而平淡的生活而已。

  三十年了,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唐山却还有数不清的三十年。我们想,再没有人比唐山人更希望抹去三十年前的那段历史了,不能带来美好记忆的东西,又何必像传家宝一样长留身边呢?当然,记忆可以淡忘,历史不能改变。高达30米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指向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这座钢筋混凝土巨人同时也在审视着历尽磨难的唐山人,看着他们怎样从历史的阴影中彻底走出,走到一个美好的未来之中去。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