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买官卖官的务实之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0:14 民主与法制时报 | |||||||||
□李北陵 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在任期内 应当保持稳定,任满一个任期。(8月7日新华社) 执政党出台这个带有法规性质的规定,针对了各地和公众早已反映强烈的党政领导频
党政领导干部频繁调动,指的是干部任用中的这样一种现象:按照选举法和组织制度选举产生的党政领导干部,在没 有特殊理由情况下,还在任期内就由上级提拔、重新任免而变动工作。这种频繁变动,已成现实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据媒 体披露,在某地级市10年内换了7任市长,而按照地方上的组织法,地方人大选出的市、县长任期是4—5年;在中部某省 ,近年来该省90多个县(市、区)中,只有一名县委书记在岗位上干满一届,其他党委一把手在任内纷纷被调换岗位,任期 制的执行率只有1%。 党政干部频繁调动、任期过短弊端何在?第一,助长政绩追求的短期化。一些干部为快速升迁,热衷搞“形象工程” ,树“泡沫政绩”,把注意力放在GDP之类数字上,而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比如扶贫、普九则兴趣不大。有的干部 “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一心盘算着如何快速升迁,工作不安心不用心。由于干部变动频繁,一任领导一个思路, 结果政策朝令夕改,缺少连续性,既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又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二,诱导干部队伍的不正之风。党政干部频繁调动,给人一个错误的导向——变动越频繁说明越有能耐。这促使党 政干部队伍在自我评价取向上悄然发生变化,普遍形成一种误识:干部干得好不好,就是看官位升迁快不快,升迁速度越快, 说明越有本事;反之,正常任期下的职务变动被认为低能无能。干部队伍因此存在一种不正常的心理预期,往往任期还没到, 就一门心思往上寻找门路,不惜投机钻营,踮着脚尖往上走,买官卖官之风由此而生。 第三,阻碍了干部制度的改革。党政干部频繁调动,任期制被随意化;组织机构无法按任职届别进行干部考核,为提 拔而进行的临时性考查既使干部考核制度流于形式,也助长任免干部的个人说了算,诱使一些干部把精力放在琢磨领导上,只 唯上不唯下,甚至“跑官买官”。近年各地进行公推公选制度的改革,这本来有利于打破干部选用的封闭,在更大范围发现人 才任用人才。但是,干部的随意变动冲击了这种改革,通过公推公选上台的干部往往在届内就被调离,这既令公推公选制度事 实上变味,也会降低干部的责任感,让老百姓对干部制度改革产生怀疑:如此朝令夕改走过场,改还不如不改! 毫无疑问,中央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针对了党政干部频繁调动、任期过短的弊端,也有利于遏制现 实中存在的买官卖官现象。 社会公共管理,法治胜于人治。干部管理亦然。然而,再好的制度也要人去执行。公众期待,中央的“任期规定”能 够真正落到实处,中央拟用制度来消除干部随意调动弊端、遏制买官卖官现象的初衷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