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比痛苦真实的是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5:00 观察与思考

  —《江城夏日》为何火不起来

  -朱 栏

  七月流火,夏天的武汉更是出了名的火炉。以武汉为题材的片子,多半要表现一段夏天里的汗流浃背,那是作家池莉 笔下的老武汉,那是《生活秀》中的吉庆街。“江城夏
日”,印象当中,应该是火辣辣的街头卖汽水的小贩,早起卖米酒卖热 干面的摊点,夜晚街头露宿乘凉的汉子,满街按喇叭招手即停随时准备飙车的公车司机,没几个钱还要穷显摆的小年轻,只晓 得吵架骂街就是打不起来的街坊邻居,隐匿了世间一切不堪之物的小巷窄胡同,炒股票玩彩票做着发财梦却被套牢的小市民, 小学中学门口翘首接送孩子回家的含辛茹苦的工薪父母,夜市一条街上磨厚脸皮的下岗职工,背街后面还有处于社会更底层的 搬运、洗涮的农民工,街头还有擦皮鞋的,踩麻木的,卖唱的,讨饭的,卖花的……。导演王超安排《江城夏日》七八月份在 全国影院上映,原也是指望借个火出个彩吧,而且携着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影片奖归来,心里无论如何都是装着一 股牛气一股豪情的。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夏天放映的这本《江城夏日》,竟然一点都火不起来。

  时下的文艺青年们经常这样跟人感叹:“我从来不看好莱坞大片,我只看戛纳影展获奖影片。”说这样的话,无非是 为了表明自己多么的卓而不群,多么的与众不同。小众电影、小众读物仿佛就像是一张标签,往脸上一贴,就可以将自己与平 庸的市民生活一下子拉开距离。

  戛纳获奖,已经成为了好几代中国电影导演的梦想,也的确有不少的中国面孔纷纷出现在领奖台上。没有一个电影导 演会真正不在乎自己的票房,正如纯文学读本的作者也不能免俗的希望自己的大作能登上排行榜销量冠军。但不知为何,一旦 走上了小众化的艺术道路,电影与文学作品都难免会磕磕绊绊,要不就是遇到发行、出版的麻烦,要不就是与票房、排行榜们 天然地划上一道屏障,难以真正地显山落水。

  这是一个疯狂的夏天,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疯狂的石头》火了,虽然那是一本大众得不能再大众的小成本电影, 虽然没有电影节的青睐,但它的票房足以让任何一个优秀的导演眼红。易中天火了,以说书人形象现身的大学教授,如今他的 《品三国》销量已经突破56万,北京、上海签售活动到场“粉丝”不下五千人,风头早就盖过超女李宇春、天王周杰伦。《 江城夏日》获奖了,然而难免落寞。国内各大城市的数字影院院线迟迟不上该片,就算好不容易排上了日程表,一看情形不对 马上就撤片换片,仍有几家在上映的,也只是一天一场,权作对于国内文艺电影的默默支持。导演王超虽然可以自嘲档期不佳 ,与多部国外佳片撞车,但《疯狂的石头》在同样的档期,却是风声水起,一映再映,高高盘踞在票房榜前三名的宝座上。

  还是来看一看这本电影吧。

  电影在类似泉水一样的音乐中开始闪现字幕,背景是长江水,还有远处林立的高楼。随着画面从江面转向轮渡,缓缓 驶入渡口,汽笛声,船闸打开,无数具有鲜明武汉人特征的面孔出现在镜头里,来来往往……李启明,一个来武汉找儿子的乡 村教师,从人群里冒了出来,清瘦且面无表情,这一张仿似被生活磨平压扁的脸,正是一个人们所熟知的生活在底层的中国中 老年男子的标准影像。他站在轮渡码头的出口处,就像是一只失群的鸬鹚,呆呆傻傻,失魂落魄。这时候,他的女儿李艳红出 现了,冒出了一句极不自然的武汉话:“爸爸”!

  《江城夏日》完全采用武汉话拍摄,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亲情故事。山村教师李启明来武汉寻找因高考 落榜离家出走的儿子李学勤,无意中碰到同样失去儿子的老警察,两人一起在武汉打听李学勤的下落,却不知道他已死于一场 劫车案,而该案主谋,却是李启明女儿李艳红的男友鹤哥,一个夜总会的老板。

  影片接着开始了对白和叙事,同时通过李启明进城的视野,武汉市容一一呈现眼前—长江二桥,青岛路老租界的房子 ,新江滩,轻轨,武汉大学……每一个生活在城市角落中的建筑工人、船工、娱乐城里的小姐、大学生、伙房的厨子……虽然 镜头的节奏已经放得很慢,但仍然只是浮光掠影,无法使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能跟影片涉及的题材有关,《江城夏日》影片 有一股清晰的“江湖”气息,因为它描写了城市边缘人物的真实生活,城市边缘生活的淡薄与冷漠也在片中展露无疑。

  李启明被老民警告诫要接受李学勤不在人世的最坏结果,李启明所表现出的沉默与坦然让人意外,就像他早就参透了 生死;李学勤的死最后从鹤哥的口中被道出,李艳红也没有表现出丧亲的悲痛,倒是对鹤哥的安危以及腹中孩子的健康关注更 多;老民警死在鹤哥车里的结局,一点也没法让人感到惊讶,两人在一起两度淡淡的言语交锋早就已经预示了悲剧的发生;鹤 哥最终被捕且被判处死刑的结局也没令人感到突然,其过于“江湖”的江湖身份以及过于“江湖”的江湖作为,似乎也早就暗 示着这样的报应会迟早到来。由“江湖”之路切入生活,小人物的欢喜与悲哀,港台片早就已经拍滥了。但现实终归是现实, 虽然影片中所显露的社会现实问题一点也不新鲜,这样的故事与画面在当今的中国电影体制中仍然还很难被通过放行。《江城 夏日》的这个“江湖”第一步来之不易,而中国电影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不会轻松。《江城夏日》往前走了一小步,中国电 影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边缘化城市生活的电影情节,对于生死的淡然,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到底是生活负重太多导致灵魂麻木呢?还是生 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比思想者觉悟更早,他们对于生死情仇早已不再执着。执着的倒是一代代的导演一代代的作家,他 们仍在苦苦思索、寻求出路。

  《江城夏日》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本片子—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世界》,同样沉重与呆板的基调,只不过是描写了另 一群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底层人民。然而,看得到血,闻得到汗,听得见深重的呼吸声,却很难触碰得到血管中脉博的奔流。P K时代,人人争着出位,连文艺片导演恐怕也是不甘寂寞的,他们害怕被舞台、被观众、被这个世界抛弃。要说好莱坞容不下 一本真正的艺术电影,这简直就是污蔑;但票房容不下一本沉重的艺术电影,这简直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价值规律。难道这算 是一种嘲讽吗?那么一代一代人苦苦的思索错了吗?一定要媚俗才能让市场接受吗?一定从低沉痛苦走向大娱大乐才能真正被 大众接受吗?芬芳的幽兰盛开在寂寞的悬崖上,真实的生活却只能扎根在庸俗的泥土中,而比痛苦真实的,永远是生活—生活 。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