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康:中国派驻爱尔兰最年轻的女大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6:13 《人物》杂志 | |||||||||
2000年4月12日,江泽民主席任命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张小康女士为中国驻爱尔兰大使。 张小康大使是20年来中国派驻爱尔兰的最年轻的女大使。1979年年底,当经受了抗日炮火的洗礼、参加过“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龚普生女士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第二位女大使的时候,已年近古稀。而生于1949年的张小康大使比当时的龚普生整整年轻了16岁。
行笔至此,笔者的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在寂静凝重的夜晚写作这段文字时,耳边不时传来女高音歌唱家王莹演唱的那首深情、低沉的电视连续剧《红岩》片尾曲《你们匆匆离去》: 你们匆匆离去,在黎明将临之际。 长夜已到了尽头,你们却没能望见晨曦。 …… 因为张小康大使的生身父亲华健就是一位在敌人屠刀下悲歌成仁、慷慨就义的红岩英烈!2002年初夏,笔者赴重庆公干,顺道前往参观“中美合作所”集中营。53载弹指过去,在渣滓洞监狱楼7室破旧斑驳的墙壁上,华健的英名仍旧依稀可辨,笔者感慨万端! 张小康女士1949年7月生于四川成都。 1949年1月13日,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张小康的父亲——中共川康特委委员兼中共川北工委书记华键被国民党鹰犬投进了监狱。 当酷热的炎夏来临的时候,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张小康终于呱呱落地了。可是身陷囹圄的年轻父亲却无缘听到襁褓中的女儿的啼哭。 11月28日凌晨2时,重庆市郊已响起了刘邓大军密集的炮声。上午8时,视死如归的华健被押至大坪,他和江竹筠等数百革命英烈大义凛然,慷慨就义…… 所有这一切,都写入了那本轰动一时的《红岩》之中。上世纪60年代初期,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酝酿《红岩》时,还曾专程北上,找张小康的母亲谈过多次…… 张小康从未见过父亲,她只是从母亲只言片语的沉痛叙述,从那张凝结着岁月沧桑的褪色泛黄的照片上,去缅怀、想象父亲的人生与辉煌! 少年时代的张小康无忧无虑,她的生活里充满阳光与鲜花。继父也是一位老干部,对张小康很好。她后来也认为,在理论思维方面,受继父的影响很深。由于是烈士遗孤,中共四川省委大院的叔叔阿姨对张小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感。凭着少女的敏感,张小康隐隐约约感到一些什么。直到15岁那年,张小康的花季年轮里将要开始书写政治生命——她要入团了,母亲才把过去的一切原原本本告诉了她…… 张小康在四川成都度过自己如梦的幸福童年。父母很快进藏工作,张小康随老外婆留在成都。 10岁那年,父母从拉萨奉调至北京(继父是西藏自治区驻京办事处主任),张小康从此告别天府蓉城,来到北京。 1965年夏,张小康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在京城享有盛名的师大女附中。但是仅仅过了1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就席卷了全国。书读不成了,张小康自然投入了“革命”的洪流。充满激情的张小康与红卫兵战友们开始了“革命大串连”。她们闯东北,走延安,最后进军大西南——云、贵、川绕了一个大圈。 转眼两年过去,张小康开始经历红卫兵“进行曲”的第二乐章——上山下乡。张小康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县(现已改市)。大河,黄土,荒漠,草原……3年的塞北生活将张小康的个性塑造得更具特色。她曾说:她一向苛求,特别是对自己。“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时来天地皆同力,张小康开始进入“红卫兵进行曲”的第三乐章——抽调回城。此行何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张小康是幸运儿,她成了“文革”时期为数不多的“工农兵学员”。 以后的路显得一马平川。机遇再次垂青张小康。1975年初,张小康和张业遂、唐国强(前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驻香港副特派员),以及陈乃清——她后来成了张业遂的夫人——等人一起迈出国门,来到伦敦经济学院继续深造。翌年秋,回到北京。仅仅几天后,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束手就擒!从此神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张小康在外交部国际条约法律司开始了她外交生涯的最初岁月。在以后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张小康差不多与国际条法司的历任司长凌青、李鹿野(后任常驻联合国代表)、谢启美(后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李道豫(后任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国大使)、金永健(后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秦华孙(后任常驻联合国代表)都共过事。 张小康分在国际条法司五处,在叶成坝处长的提携下,她迈出了迄今为止30年外交旅程的第一步。张小康参加了先后在日内瓦(春季)、纽约(夏季)举行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她深深地感到了外交工作的挑战性,更加苛求自己。“外交领域学无止境,我感到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她说,“这样才对得起父亲的在天之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际司从国际条约法律司中划出,恢复了“文革”前的建制,张小康来到了经济处(二处)。除了短暂供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张任董事助理)以外,一直在国际司“摸滚摔打”,终于百炼成钢。1988年秋,升任经济处处长。1995年深秋,升任副司级参赞。张小康是当年在怀柔举行的世妇会的外交部联络员。翌年初夏,张小康顺理成章地升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她是半个世纪以来,继龚普生、于冰、何理良(外交部长黄华夫人)之后,国际司的第四位女性副司长。 张小康大使持节登程,使得新中国外交圈内继凌青、张联之后出现了第七对伉俪大使。张小康大使的夫君是1993年暮春出使加拿大的查培新。 现任驻英国大使的查培新先生是江苏省宜兴市人,1964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72年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办公室工作。稍后转至驻美国联络处办公室任职员、随员。1979年起供职于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驻加拿大大使馆,任美国处副处长,副司长,公使衔参赞。1993年调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政策研究司司长,尔后升任副主任。 1974年那个西山红叶如醉的金秋季节,对查培新、张小康夫妇一生而言,都是极其难忘的。刚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张小康在同学家里第一次见到风华正茂,一脸英武之气的查培新。那一年,张小康25岁,查培新28岁。张小康当时并没有什么更多的“感觉”。然而,有情终能成就好姻缘。张小康后来实实在在地说:“查培新生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庭,家境贫寒,靠人民助学金上学,人品、业务都不错。特别是经得起‘考验’……”是啊,忠贞不渝是爱情的唯一试金石! 没费多少周折,两人就走到了一起。两年后的1976年,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秋色正浓的季节,查培新、张小康喜结良缘! 现在,查培新先生出使伦敦,张小康任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