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追问山东模式:5年中高速增长超过全国水平(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11:47 中国新闻周刊

  经济跃进的地方推手

  地方竞争带来了全省经济的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山东17个地市的GDP增速,绝大部分超过了17%

  ★ 本刊记者/刘彦

  “地方发展经济的冲动太强烈了,他不发展经济就上不去位置,怎么可能不‘一心一意谋发展’?”枣庄市一位政府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

  这位人士介绍,去年以来,山东省对各地的官员考核制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GDP考核,更看财政收入和税收占GDP的比重,宏观调控以后,又加入了节能降耗和环境指标,“比以前更科学、更全面了”。

  以

枣庄为例,枣庄市虽然经济总量不高,但是这两年狠抓招商引资,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达到了200个,增幅很快;另外加强了税源和税收管理,结果税收增长也很快。此外,因为煤炭资源丰富,枣庄矿务局和周边的小煤矿带来的税收收入增长也有所贡献。

  据记者了解,2006年上半年,在山东省税收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增长幅度的10个城市中,枣庄市增幅最高,达到72.42%。而上半年全国、山东省、山东市县级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1.4%、23.87%和26.88%,中央级、省级收入增幅略低于市县级。

  枣庄是山东省内部各市竞争心态的一个缩影。事实证明,正是地方政府的竞争,造成了山东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局面。以烟台、济南、菏泽三个城市为例,其各自的发展,正呈现出不同的竞争格局,以及同样的竞争心态。

  在山东的经济版图上,由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淄博8座城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无疑是发展最快的地区。而鲁西南地区发展则相对落后。

  这一地区以占全省46.6%的陆地面积和42.9%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2/3左右的GDP,人均GDP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得风气之先,孕育发展了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青啤等众多名牌,被誉为“国内拥有名牌最多的城市”。

  2005年,青岛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9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6亿元,这两项指标均居山东省各市首位。

  但青岛作为一个老工业化城市,其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明显缺陷:结构过于单一,缺乏成长型行业。工业占青岛GDP的半壁江山,但近几年,青岛国企增幅一直处于大幅回落的状态,幸亏市郊经济强劲上冲,才弥补了国企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如此一来,青岛的地位并非牢不可撼。同样处于半岛城市群内的烟台,早已对青岛的地位虎视眈眈。地方竞争带来了全省经济的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山东17个地市的GDP增速,绝大部分超过了17%。

  “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为促进山东东、中、西三大地域协调发展,山东省做出了“三个突破”的决定。

  胶东奇兵烟台

  在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城市中,烟台处于中游,烟台一提升,青岛就会坐不住,威海也会受不了。

  “东部突破烟台使三个地方都动起来了。‘突破烟台’这一策略,太狠了。”对于山东省的这一决策,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秀臣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评价。

  烟台是山东省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城市。2004年底,烟台市的GDP超过了济南,位列全省第二。

  烟台市自今年7月份以来,在《烟台日报》开设了“县市委书记谈赶超”和“赶超发展看县域”栏目。这个栏目,近乎于下属区县公开的公示牌,因此,谁也不甘落后。

  烟台下属县级市莱州市的市委书记谈到该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思路是,“力争五年内进入全省10强、全国50强”。

  另一个下属县级市莱阳市则表态,“从现在起,大干100天,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这是莱阳市在7月22日召开的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作出的一项决定。

  据报道,作出这样一个决定,源自该市21日组织的一场项目观摩会。今年上半年,莱阳市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内资68亿元,共落实重点项 目264个,但与“学赶对象”山东诸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该市组织了一场项目观摩,要求各镇处、各部门展示自己上半年的“拿手好戏”。这样一来,各单位引进了多少项目,一目了然。观摩中,感觉有些尴尬的是那些引进项目小、开工慢的镇处、部门领导。有党委书记表示,看到别人引进上亿元甚至几亿、十几亿的大项目,感觉“坐不住”。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以此为契机开展一场百日会战,目的就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掀起一个招商引资高潮。”莱阳市主要领导说。

  烟台经济开发区更是不甘落后。开发区“实现率先突破”的“撒手锏”,来自核心大企业的支撑。雪佛兰轿车、LG手机、富士康电脑、斗山大宇挖掘机、斗山大宇数控机床、现代冰轮流化床锅炉等高科技项目的快速发展,以及依托这些龙头企业形成的汽车、手机、电脑、装备制造四大产品集群,托起了烟台开发区的经济江山。

  济南:不甘第三的省会

  对于烟台市去年GDP总量超过了省会济南这个事实,济南市又如何看待呢?

  济南市政府一位人士对本刊记者说,市里的领导说,不要去想别人,看别人,要低头老实想着发展自己的。但话虽如此,作为省会的济南市,落到老三的位置,心情可想而知。

  2006年8月11日,济南市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上半年工作,下达下半年指标。

  济南市副市长郭作贵在讲话中认为,上半年的问题,“首先是投资总量不足。自己和自己比,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不低,但横向比,我市与先进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今年上半年,烟台市的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出我市100.5亿元和519.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外收入与我市的差距缩小到3亿元。”

  原因在于,“我市大项目偏少。普遍缺少投资过5亿、10亿,甚至几十亿的大项目”。

  针对这种情况,济南市怎么办?

  首先是领导行动。6月份,济南市市长鲍志强带队到韩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招商。之后,各县(市)区也纷纷跟进,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济南市下属县级市章丘,因为招商得力,得到了市里的表扬:“该市创造了专业招商的好做法,采取小分队招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除此之外,是对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办法作了调整,8月份,新下发《济南市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办法》和《济南市招商引资考核实施细则》。

  依照管理办法的要求,济南市对全年的招商引资指标进行了重新调整。全市计划目标为44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工作目标为55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5%。

  指标分解的依据,是10个县(市)区和高新区统一按照年初制定的GDP总额的20%分解下达的。

  再是对下属10个县(市)区和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引进资金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引进投资率(指该县(市)区招商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大项目(投资内资5亿元以上、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引进投资额占全部引进投资额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列。年终,济南市将对前四名进行奖励,奖金各20万元。

  济南市领导多次强调,没有大投入、大招商,就没有大发展。“哪个县(市)区投入速度快、质量高,哪个县(市)区发展的就快,这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

  菏泽:憋足劲儿赶超

  对招商和发展充满热望的不光是东部城市,也包括西部最穷困的菏泽市。

  2005年2月16日,菏泽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大会。

  市委书记陈光说,“要把能不能招商、会不会谈判,能不能引来资金、招来项目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实行部门主要负责人末位诫勉制度,完不成招商任务的责令其离岗招商。”

  有学者指出,这种对官员进行层层考核的制度,每一层、每一级产生的压力下放,使得各地憋足了劲儿。

  以几乎是山东最穷的城市菏泽来看,这种增长带给地方官员的压力则更大。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财政收入21.2亿元、国民生产总值450.7亿元的菏泽市,两项指标均在山东17城市排名中占15位。该市人口近千万,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4。

  如何做到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呢?陈光讲了几项要点,其中第三项是,“将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大项目建设紧紧抓在手上”。

  4月17日,2006(春季)中国菏泽投资项目洽谈会举行首批签约项目仪式。36个项目中的第一个,是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在菏泽市巨野县投资27亿元人民币、年产200万吨焦炭的20万吨甲醇项目。

  但现在看来,这个引资项目,与8月14日山东省煤炭局发出的“严格控制巨野煤田开采规模”的宏观调控精神是有一定冲突的。

  为了更多地吸引资金,菏泽市2006年初出台了《关于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菏泽经济发展的奖励暂行办法》。其奖励对象是在菏泽的金融各分支机构:对当年新增贷款余额(按12个月月末平均计算)在菏泽市排前三名的,分别给予10万、8万、6万元的奖励;对当年新增贷款(按12个月月末平均计算)达到50亿元的,还要给予“特殊奖励”。

  6月16日,菏泽市长赵润田代表菏泽市政府,与省工行行长沈荣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书”。协议商定,山东省工行确保“十一五”期间对菏泽的信贷投放增量达到120亿元以上,信贷余额达到150亿元以上。

  8月1日,山东省政府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其中第四条中规定,“控制基本建设贷款投放,进一步完善对各类打捆贷款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要立即停止与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签订新的各类打捆贷款协议或授信合作协议。对已实施的打捆贷款要进行拆分、完善,逐步规范运作模式。”

  虽然宏观调控提出了这些要求,但是对于菏泽来说,这些已经签下来的钱和项目资金,无疑非常珍贵。

  山东省从1999年开始,对菏泽实施战略帮扶。5年下来,山东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共向菏泽提供了20多亿元资金;协调东部4个经济强市的5家大型企业集团到菏泽落户。

  即便如此,菏泽与山东其他地市比较,差距仍然很大。2001年,山东省统计局对山东各市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时,菏泽得到的综合评价,仍然是绝大多数指标最后一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