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生活在新西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12:05 《法律与生活》杂志

  文/乔荣汉

  新西兰是个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的国家。它的居民多数是英国和欧洲的后裔,毛利人是土著居民,再有是更多的移民 ,亚洲人最多。国家为此专门设有移民部,负责解决有关事务。

  移民的苦衷

  现行的移民政策明显支持那些母语是英语的人,中国留学生已经大幅度下滑。日常生活中,亚裔移民有时会遭到当地 白人无礼对待。

  中国的移民不少,身在其中,感觉确实不容易。前不久,我家卫生间水管漏水,自己解决不了,就按报纸上登的广告 找了名华人管工。小伙子三十多岁,江苏人,是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来新西兰已经11年了,工作换了不少,觉得干管工最 不错,既自由,挣钱又多,税收对他们这些打零工的也不很严格。

  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是中国移民较多的地方。它有一个集贸市场,只在星期日开放,人们习惯叫它马场。以卖蔬 菜为主,还有其他鞋帽、工具、花卉等,富人一般不来这里。设摊的人很多,主要以中国人为最多,顾客也以华人为最多。我 经常来这里,认识了几位摊主。这些摆摊的年轻人中多数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也有,为了生存他们只能“练摊”。其中有 位40多岁的西安人,在国内时是位眼科主治医生,据说主持过很多手术。来这里后也曾到几个医院求职,但人家不承认他的 文凭,而他对英语又不精通,屡屡碰壁。他去人家的庭院除草,到果园摘果子,能找到什么活就干什么活。还有一位原是军队 的副营长,也是如此,外语还不如那位医生呢,更是难混。

  四年前,我结识了一对年轻夫妇,丈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妻子是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的,本来在国内过得不错, 来到新西兰后倾其积蓄买了房子,孩子也上了学,接着又生了老二,但五年过去了,就是找不到一个较称心的工作。丈夫干过 锯木工、锄草工,后来又开大旅游车,一个人既是司机又兼导游,整天累得精疲力尽。妻子在发廊当下手,身体也不好。后来 ,他们又凑钱开了个工艺美术商店,最终还是混不下去,去年年底卖了房子举家搬回国内。

  我不是说出国的都不好,但在新西兰过得好的确实廖廖。

  福利真好啊

  之所以移民多,很大原因在于新西兰是一个福利国家。

  当一个公民失业或年老体弱时,政府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保证他们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准,对毛利人更丰厚一些 。社会福利包括医院住院费、药费、失业补助、残疾人补助、盲人补贴、寡妇补贴以及对65岁以上公民的补贴等等。对移民 的照顾可以说是相当周到。新西兰是全球最早推行老年福利金的国家。

  虽说新西兰政府鼓励生育,但人口增长率并不高。政府对每个孩子均有补贴。5岁以内看病一律免费。幼儿园、小学 、初中、高中都是免费。如果入私立幼儿园或学校,当然是自费。

  因为福利多,所以纳税也多。85%的纳税人纳税在19%,年收入在6~10万元者为39%,企业纳税在30% 以上。

  新西兰的福利好,很大部分体现在看病上。我有一次因为耳聋到专科医院做CT检查,因为我是第一次做,而检查又 是听许多怪异的噪音,由弱到强,翻来覆去,时间很长,再加上自己不会英语,忍了再忍还是受不了,我用手中的一个按钮发 出停止信号,他们马上停止,让我钻出来。我觉得有些尴尬,医务人员反倒反复安慰我,问是否愿意下次再检查。我同意了。 过了一个星期,医生见了我更加关心备至,说了许多让我放松的话。当我做完检查后,医生还夸奖我,给我鼓掌。只要是长期 居住的公民,无论是医药费还是住院费,大部分开销都是国家负担的。药房设在医院内,交费取药全在这里,该扣除的已扣除 ,病人只要交百分之几的药费就可以了。药房跟医院无经济关系,跟商店一样,也对外卖药,甚至还设有小吃、咖啡以及其他 日用品的柜台。

  在这里只要是急诊,不论是谁,全部免费,包括急救车费、手术费、药费。这一点实在是很得人心。

  除急诊外看病全得预约,包括家庭医生推荐的专科医院。他们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先来后到排队,排到会通知病人, 病人按时去就可以了,所以医院里没有等候很长时间的现象,更没有争医的问题。医院里还有图书和玩具,显得那么安静和谐 。如果是山区的牧民,距离医院很远,可以呼叫直升飞机,很快就能等到。

  各国文化不同、背景差异也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内一般发烧打退烧针或吃药很平常,可是这里强调的是自 身抵抗力,要不就是物理降温。一名华人的孩子烧到40度了还不给打针,后来家长苦苦哀求,还签了字才给打针。我的耳聋 检查半天后说是听力神经上的问题,可能是年纪大的原因,最后一片药也没给。我老伴腰、腿疼,又是抽血又是照相,最后连 片止疼片也没有,疼得厉害时只能去中医那里针灸。还有就是手术的等待时间很长,曾出现过手术还没等上人已经去世了的事 情。新闻报道护士也缺,已经从海外招护士,政府也在去年专门拨款给护士加薪。

  交通不方便

  在新西兰,我感觉不方便的一个地方是交通上的不便。

  20世纪八十年代,新西兰发展迅速。奥克兰也一样在市中心建起了许多高楼大厦,以及许多公寓和新式住宅。十几 年前的奥克兰商店不仅下午四五点就关门,延长了还要被罚款,星期六、日和一些节假日也不营业。如今亚洲人开的各种商店 大增,购物时间也延长了,人流迅速增加,交通一年比一年发展。但是北京来的我习惯买东西方便、打车方便的生活,在这里 就感觉太不随便了。

  在北京,哪怕是一条小街、一条小胡同,总会有一两个卖日用品的杂货店,但这里一般需要走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才 会找到个店铺,要不就要去超市或商业中心,所以这里的人买东西,包括买菜,一买就是一大堆,购物车上放得满满的,至少 一个星期不再需要买了。

  

出租车就更少了,毫不夸张地说,跟北京无法比:就是在市中心走上一两个小时,未必能见到一辆出租车。如果离市 中心远点,也许一两天未必能见到一辆。公交车也很少,一般一小时来一趟,但我从来没见到车内超过十人的时候。能坐几十 人的豪华公交车,往往只有两三名乘客,更多的时候是空车来往,票价较贵。我想原因大概是几乎每家都有车,且还不是一辆 。另外,还有一条贯穿奥克兰市的铁路,如同北京的城铁,不过利用率也不高,早晚上下班的时候有三四节,平时就两节,即 使这样,充其量也就能坐满一半座位。街上的车流量确实一年比一年在增多,大多是自动档的
二手车
,新西兰是日本主要的二 手车市场。

  古怪的法律

  新西兰是个法制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住房、环境、邻里关系、动植物保护等都有法律方面的规则。如果出现较 大矛盾,多半不采取互相争论说理的方式,而是告知有关部门来解决。我在新西兰居住的两年多里,还未见过争吵的现象,不 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邻里之间。

  每个地区都有“公民咨询局”,这是一个免费服务的机构,负责对公民有关法律问题的解释和宣传。咨询局的工作人 员大多是由一些退休的法律工作者组成,是自愿为公民服务的,态度和蔼,办事认真。我曾因一件事去咨询过,体会到这些老 法律工作者认真工作的态度。他们还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来访者去实地参与类似情况的案件或类似矛盾的法庭处理。

  文化的不同、国情的不同、对“人权”的理解不同,发生过一些我难以理解的事情。去年七八月,新闻中全是关于小 偷和被偷事件的讨论。事情是一个华人家庭被偷三次,丢失三万多元,每次有关部门的态度都不尽如人意,甚至态度很不公正 地强调小偷的“理由”,反倒把被盗者折腾得够呛。新西兰的法律规定,如果发现小偷,不能打,不能骂,不能侮辱,而应该 在设法保护自己的同时打电话报警,可警察不能及时赶到是常有的事,可想而知事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如果小偷是十几岁的 少年,那更得忍耐和慎重对待,否则你就犯法了,先审的是你。

  前不久一位男士在

加油站给车加油,小偷偷他的东西,正好被他逮个正着。这位男士气不打一处来,连推带搡把小偷 扭到有关部门,但首先违法的是这名男士,因为他打人了,然后才处理其他事情。

  前面我提到的那名盗窃者是个未成年人,十七八岁,有前科,但警方就是不处理。按新西兰的规定,政府要出钱给小 偷请律师,拘留期间不得歧视,好吃好住好待遇,而被盗者要接受许多询问,回答许多为什么。我不知道事情最后的结局如何 ,只看到受害人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要求与小偷平等的权利》。

  新西兰的赌博业和按摩院(妓院的代名词)是合法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整版的广告。开赌场和按摩院的亚洲人居多 ,最多的是华人。按摩女则来自不同的国家,也有中国的。电视上也播出应召女郎的节目,今年2月基督城在一个“60分钟 ”的电视节目里播放了应召女郎,把基督城描绘成充满毒品和犯罪的城市,该市市长对此十分愤怒。有报道说新西兰的娼妓法 将在2008年重新审议,但又说议员们可能让它继续存在。

  生活在这里,在华人朋友的告戒下,我提醒自己千万要守法,比如过马路,比如垃圾分类。

  生活在新西兰,有苦有甜。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9月上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