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长征十大特色城市:延安与遵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3:25 中国经济周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个曾仅有红色政权和黄土两“色”的革命圣地,正在编织着自己多彩的经济链条。

  延安:宝塔山下的彩色经济链

  70年前,红军经过漫长的跋涉艰苦的战斗抵达延安,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
都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之后十三年,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杨家岭窑洞里闪烁的灯光,成为几代人心中的圣地象征。

  然而,长久以来,延安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革命的摇篮,人们来到这座革命的大讲堂接受教育,而没有注意到这些革命历史遗迹的商业价值。

  直到现在,旅游业成为了延安市的新兴产业,特别在国家支持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下,延安市政府完善规划,整合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旅游业在内的各项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黑,绿,红”

  有人说,延安的经济可以用三种颜色表示:黑,绿,红。

  所谓黑色经济是指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能源化工产业;绿色经济是依托山川秀美的林、牧产业;而以革命圣地红色旅游为代表的旅游业则可以被称之为旅游经济。

  黑、绿两色经济是延安传统的经济强项。

  延安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如今,石油工业已成为延安经济和财政的主要支柱。

  延安土地面积辽阔,林,牧产业十分发达。 随着延安的农业经济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林果、草畜、棚栽三大特色主导产业。

  作为后生晚辈的旅游经济近年来也异军突起,开始与这两大传统经济分庭抗礼。2004年,延安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5年被授予“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称号,来延旅游人数达到509.4万人次,综合收入20.23亿元。

  2004年,全市旅游人数占当地人口的18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8.02%。今年以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持续升温,到4月底,延安市已接待海内外游客14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0.69%和29.2%,均创建国以来同期最高。旅游业已成为延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旅游产业的“彩色链条”

  实际上,延安的旅游产业并非只有单一的红色。目前,延安从它特有的历史和自然环境出发,形成了黄、绿、红三大特色的旅游产业。

  黄色旅游,是指以黄帝、黄河、黄土地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旅游。

  延安在历史上一直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为延安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全市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908处,其中古文化遗址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177处,石刻1344处,古建筑180处,其中最著名的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位于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有着浓郁的黄土地自然风貌,具有迷人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风情。

  安塞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安塞的腰鼓和剪纸艺术在全国首屈一指。

  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之称,舞到酣畅时,脚下的黄土也随之暴扬,观者无不动容。安塞剪纸源于民间,受

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再加上巧手农妇对生活独特入微的观察角度、大胆丰富的想象力,使剪纸生动逼真,于古朴中表现出现实生活的气息。

  位于宜川县的黄河壶口瀑布,传说为大禹凿石导水处,是世界上唯一的金色大瀑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人民币五十元纸币的背后也是它的图样。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 从1937年中央红军到达延安吴起镇到1948年党中央东渡黄河挺进山西的这13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演绎出了许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也给后人遗留下了 350多处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地,这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其中,如瓦窑堡会议革命旧址,以及位于延安城区的七处革命旧址和作为延安象征的延安宝塔,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25处之多。

  延安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以中共中央军委和

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四山”森林覆盖率达55.4%,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为延安发展绿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延安::经济史记

  “民国初期、中期,生产力低下,加之军阀内战,政治腐败,收不抵支,财政陷入困境。1936年前,延安共有一个炼油厂、4个小煤窑、2个小砖厂,皮坊、铁匠铺等,共计26个。这些小企业和手工作坊主要分布在今延安市、富县和子长境内,计有从业人员107人,年产值约10万元(人数和年产值不含延长石油厂)。”

  ——《延安地区志?工业志》

  延安:长征印迹

  1937年1月,长征后的红军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此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史称“延安时期”。

  这里是中国革命事业的转折点,也是贵州少有的“无偏无陂”之地。除了巨大的矿藏和丰富的农产品,遵义还在酝酿着更大的能量。

  遵义:黔北古城的新活力

  遵义位于贵州北部,南距省会贵阳140公里,北距重庆240公里。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这片面积307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挽救了中国革命;今天,在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中,遵义这座革命古城正在为经济发展蓄势,展现新的活力。

  赤水河畔的大转折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共计20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第六军团、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和第二、第六军团,四次转战出入遵义地区。在此期间,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实施了四渡赤水战役和遵义战役,创建了黔北苏区根据地。这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斗争,是中共党史和遵义地区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70年后重走长征路,人们对遵义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遵义会议进行的同时,红军在遵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包括强渡乌江、鏖战娄山、四渡赤水等,均取得辉煌胜利。尤其是四渡赤水战役,中央红军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牵着敌军的鼻子走,并最终摆脱了敌人四面八方的围追堵截。凭借赤水河的屏障和中共中央及革军委的智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争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此后红军强渡乌江、进逼贵阳、移师昆明,开始走上中国革命的新征程。

  在转战遵义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党和红军成立了黔北苏区根据地。黔北苏区人民在党和红军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

  正是凭借以上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和一系列革命活动及战争,遵义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并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黔北重镇的“生意经”

  遵义城市的取名得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今天,这座古城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20多万人口的地区,并成为贵州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之一。

  根据遵义市人民政府提供的资料,2005年遵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2.32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60.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16亿元、地方财力58.3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2319元。

  遵义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矿藏和农业资源是遵义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遵义地区矿藏丰富,现已探明的有60多种矿藏,其中锰、铝、镁、汞、硫铁矿、硅石均为优势矿产,储量居全省或全国领先地位;有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500多万千瓦,煤炭储量252亿吨。

  遵义地区的农业基础也比较好,素有“黔北粮仓”之称,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大致是:粮食25%,茶叶40%,肉类30%,蚕茧30%,烟叶30%。同时,遵义盛产杜仲、黄莲、天麻、黄柏、吴萸等名贵中药材,盛产油桐、乌桕、毛竹、五倍子等经济作物。

  同时,遵义地区的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有一批企业打出了自己的名气。遵义出产的茅台酒、习酒、董酒、鸭溪窖酒等众多名酒,使遵义获得“酒文化名城”的称号。

  西部大开发中的“遵义经验”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遵义的经验也很值得称道。

  遵义的思路是打造“六省通衢的交通网络、水火互济的能源基地、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目前遵义正在建设鸭溪火电厂、构皮滩水电站和一大批小水电站,到2010年全市总装机容量可增加到1100万千瓦;与此同时,保护环境开发生态,森林覆盖率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目前达到43%以上。遵义探索出的六种退耕还林模式—退耕还林、退耕还茶、退耕还竹、退耕还草、退耕还药、退耕还果,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其他地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遵义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上也探索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黔北粮仓遵义开展了“四在农家”的新农村建设,将其建设思路总结成“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简单明了,方便在农村开展执行。

  不过与全国发展相比,遵义的差距仍然很明显。城乡差距大、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下,这些仍将是遵义未来经济发展必须攻克的必修课。

  遵义: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而四渡赤水战役,则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被中国国防大学和美国西点军校当作经典教学案例。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毛泽东旧居等旧址旧居,见证着红军在驻留遵义期间的风风雨雨。

  遵义:经济史记

  “民国24年(1935年),农民银行在遵义开设代办所,至民国34年(1945年),遵义公私银行增至十余家,金融活动空前活跃。”“民国34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内迁工厂、义民返乡,遵义城区人口降至6万,经济受到影响。民国38年,由于社会动荡、货币贬值、生产下降、经济秩序失常。”

  ——《遵义市志?经济综合管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