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十大潜力城市:白银与甘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3:25 中国经济周刊 | |||||||||
白银:高科技聚集闪“金光” 白银市是一块宝地,因盛产白银而著称。据文字记载,在明朝洪武年间,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距城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市缘此而得名。
白银市不仅生产白银,其他矿产资源也很富集,非金属储量犹为可观。现已探明和正在勘探的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锑、钨、锡、钼等10多种。 依托这些丰富的资源,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白银境内有色金属、煤炭、水电资源陆续得到开发,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企业的建设奠定了白银工矿基地型城市的基础,形成了白银工业特色。 然而,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没有使白银市止步不前。作为资源型城市,白银未雨绸缪,在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凸现的新问题面前,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十一五”期间,白银将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培育以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一体化产业、矿产业和资源再生利用产业、 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八大支柱产业。 现在,白银形成了以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白银市将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亿元,占全市GDP的15%,成为全甘肃省高技术产业的成本集聚“洼地”,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一个重要的技术密集区和技术辐射中心。 白银:1936年10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白银市会宁县。10月22日,红军第二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一部会师于将台堡,至此,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白银:经济史记 “抗日战争期间,甘肃成为战略大后方,国民政府为扩充谋求矿业发展,但终因国力薄弱,经济萧条,交通不便和科技落后等原因无法经营,陆续停办。” ——《白银市志》 这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基础以及旅游资源,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甘孜:情歌故乡的明天 康定情歌、香格里拉、浴佛、晒佛、转山会……一提起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甘孜州,首先映入脑海的恐怕是前面的一连串名词。这个四川省西部的藏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基础以及旅游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70年过去了,红军精神仍在甘孜州传唱。2005年5月28日,为庆祝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70周年,甘孜州举行了万人大合唱。 这是对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的纪念。夺取泸定桥,成功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借大渡河天险地势围困红军的图谋。186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石达开在到达此处后,因未及时夺取泸定桥渡河而致四面受困,最终全军覆没。蒋介石断言红军在此插翅难飞。 泸定桥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当年22名红军战士,手握钢枪和寒冷的铁索,身边是敌人的枪林弹雨,脚下是呜咽怒吼的大渡河,率先冲过泸定桥。经此一役,红军突破飞渡天险,北上抗日成为可能。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大渡桥横铁索寒”。 甘孜,在藏语中是“洁白美丽”的意思。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个相传已久的故事。在清朝康熙元年,五世达赖派人在霍尔地地区建成十三座寺庙,第一座被命名为甘孜寺,建立在白色石头的地基上面。 今天的甘孜州,已经确立了生态能源、优势矿产、生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并开始了在人才工程、经营城市、民营经济三个领域的大转变。 根据甘孜州政府制定的“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州力争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随着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国家对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也在逐步加大,这为甘孜州乃至四川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甘孜: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孜地区。同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在此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奉命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在甘孜红军曾建立了甘孜县的博巴政府和白利、绒巴岔、孔萨区的博巴政府,以及贡萨、林冲、着洛乡的博巴政府。现在甘孜县城内留有博巴政府等遗址。 甘孜:经济史记 “ 据民国24年(1935)对甘孜康定城各行业调查统计,有坐商250户,从业人员1000人,资金397.41万元(旧币)。解放前夕,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税赋繁重,市场萧条。” ——《甘孜州志?经济综述篇》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