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杨耕身:别作争“一流”的井底之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0:17 燕赵都市报

  香港高校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进军内地,先是有学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接着,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远高于香港的高校,“沦为二流”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到了现在,在港校的口中,这一说法又有了微妙的变化,据7月11日《北京晨报》报道,“二流说”让前些日子表现高调的香港高校突然“变调”,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表示,“港大和北大清华一样,都是一流的大学。”

  我突然在想,假如有人站起来说,中国所有大学都是“一流大学”,也未必马上就被看作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谦逊品质”与“容人雅量”。因此不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北大表示“北大清华仍是中国高校中最优秀的”,且认为也只有北大清华才堪当一流尤其没有忘记用一个调档线刻意拉开港校与自己的距离;而港大在这种情形下,却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案”。这个时刻,我一时不知道,面对港大的说法,北大清华会如何应答,做何评价?

  不论是谁,我并不认为仅仅凭自说自话的表达,就可以被认定为一流或末流———一流大学不是自我鼓吹的结果。我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港大PK北大清华的格局,因为一流大学的出现绝对不是互相排斥的结果。但我不明白的是,这些自命一流的大学到底都在拿什么来作为说服公众的标准?至少从目前的报道或谈话来看,很不幸的,大家都拿调档线或录取了多少“高分考生”来证明自己,而鲜及其他。

  在驳斥“二流说”时,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远高于香港的高校,今年北京的文、理科

状元都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并已被录取。颇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之气。而对港大而言,不论是去年对海南高考状元李洋的出手,还是“高调出击”争抢高分考生,甚至提出“不管哪个地区的第一名向港大抛出橄榄枝,港大都会以高额奖学金予以鼓励”……无不以“高分考生”提升自己的身家。

  以高分考生来表明自己一流大学的资格,当然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甚至也没必要期求他们非得言必及大学精神,或以为他们在过分强调高分考生的同时,似乎遮蔽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些更重要的命题。但我的确有一点惶惑:一流二流地一番比划来去,怎么就只在自家的院子里打架或争风,难道全世界就只剩下中国有大学了吗?拜托,有点国际化视野好不好?

  事实是,国外并不是没有大学,也并不是没有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像哈佛、牛津、剑桥、麻省理工、耶鲁等等。我们的大学不都希望跻身国际一流大学的行列吗,为什么偏偏在争论“一流”之时忽略了这一点?同时,即使在生源竞争的方面,内地大学面临的也不光是来自港校的“掐尖”,事实是,近年来,许多国外高校,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都曾将手伸向国内的优质生源。因此在生源竞争俨然全球化并必然全球化的现实之下,我们的一流之争为什么没有先全球化起来?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上上,得乎其上。我这样说,当然并不是认为,港大乃至北大清华与国外大学一比,就不优秀了。但是,我们也有必要承认,一些差距的确是明显的。在2004年美国福布斯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被排在了247名和249名。尽管我们可以对如此之低的一个排名一笑了之,但对于教育体制、师资、质量的差距,我们也的确是心知肚明的。如此说来,我们到底有没有一流大学呢?

  或许正像旅美学者薛涌所说的,必须甘当二流,才能晋身一流。或许最应当指出的是,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致力到自身发展上来。而面对非议,一些大学更应学会自我检讨,审视不足。这些,都是大学应有的胸襟,也只有这样,才真正是大学之福,民族之利。

  -杨耕身

  相关评论:

  薛 涌:香港是中国的文化沃土

  袁晓明:吸引内地学生的并非“文化沃土”

    王晓渔:内地一流大学该如何来证明自己

    薛 涌:北大清华要甘当二流,才有机会成一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