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你到底该值多少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7:10 外滩画报 | ||||||||
庞大的美国市场上只有约两百家流通企业,大的供应商不到十家;而中国有17000家流通企业、6700家生产 企业。 外滩记者李杨/报道 “我就盼着踏踏实实在医院里看病、买药。”住在淮海路的回沪知青王女士最近心情
一刀砍掉300亿 “药品大降价”的消息年年都有。但今年的“组合拳”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反响也更为强烈。 在近期,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已经完成了药品降价方案的定稿讨论。与过去相比,本次降价的22种药品全是医保目录 品种,大多是临床应用较广的,其中16种为抗生素,其余的都是“两会”上代表们认为“药价虚高”的品种,总体降价幅度 高达60%,其中“曲克芦丁”降幅达到惊人的93%。 发改委管的是药品的最高限价,降价的另一个动力来自医院。5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对媒体透 露:“卫生部已经基本决定要取消药品加价。”如此一来,各地医院将不再继续享受原定向病人销售药品时15%的“加价”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入院病人总计药费约2500亿元,取消15%加 价意味着减收至少三百亿元。 牵动人心的药价在2005年出现了大幅降低的迹象。但是药品降价政策能否如期实施、效果能否令人满意,都还是 未知数。 经销商的苦恼 在中国,药品进入医院需要通过各地的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和医院都会以低于批发价的价格拿到药品,这个折扣在业 内称为“扣率”。进口药成本较透明,扣率一般在80-90扣(即按照批发价的80%-90%价格出售药品),很少在8 0扣以下。比如默沙东的王牌产品“泰能”,基本上是82扣给医药公司,医药公司赚一道,卖给医院是90到95扣之间。 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15%,就是零售的最高限价。 与进口药品相比,国产药品扣率要低不少。其中,抗生素的扣率最低:目前,大多数国产抗生素的真正“出厂价”在 15扣以内,也就是说,批发价为10元的抗生素,真正的出厂价格在1.5元以内。有一些小药厂,甚至可以以“7扣8扣 ”的价格出厂,在这种极端例子下,批发价10元的药,实际上出厂时只有七八角钱。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药价虚高” 是市场流通环节过多造成的。面对抗生素等水分较大的产品开刀,反映了管理部门希望借此挤压流通环节水分,还利于民的思 路。 有趣的是,经常被当作“暴利”典型的药品经销商觉得自己“枉担了虚名”。 “从医院到中下游的医药公司、药厂,越下游的越要背黑锅。真正赚钱的在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商对记者 抱怨,“举个例子,国产的先锋六号出厂价在1元左右,零售价近20元;但是医院进货的统一招标价只有7、8元,医院明 着就能挣10元;流通环节表面上挣6、7元,但是还要返还给医院、医生4元左右,实际上药厂挣1元,流通环节挣2、3 元;经销商还要承担全国的推销、物流成本,净利润并不高。” 进口药更是利薄。一种境外生产的抗肿瘤药通过省代、当地医药公司两个环节就到了医院,省代以每支7200元买 进、7300元卖给当地医药公司,还要负责运费和严格的仓储;当地医药公司卖给医院7600元,医院卖出去8980元 。 据这位药商估算,普通的医药公司净利润只有两三个点,竞争不太激烈的可以做到五个点。当然,如果量做得比较大 ,绝对值还算可观。现在大的医药公司拼命搞物流,就是因为物流更能赚到钱。 相比于流通渠道,许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本土药厂更加无泡沫可挤,他们对于降价的反应也就更加强烈。此前各地 的医药协会已经联名起草了《对价格工作和22种药品降价的意见和建议》,表示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降价幅度,要求制定“有 规律的降价规则”。抗生素生产企业在经历去年的原材料涨价和上一轮药价降低30%的挤压后,目前再次面临着“重大利空 ”。 “抗生素降价60%是有可行性的,但是扣率低的国产抗生素多数疗效不佳,没有质量控制。”一位合资药厂经理对 记者表示担心,“一刀切的限价政策可能造成‘劣胜优汰’。进口药有全球的定价体系,不可能一美元等同一元人民币,面对 无法接受的统一限价,它宁可退出中国市场;国内大厂的质量控制成本也是降不下来的,降价60%很可能亏损;反而是小作 坊、杂牌厂,由于投入少,即使降价80%它们也不怕。” 虽然叫苦连天,最下游的生产企业也不是没有“对策”。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表示:以前不乏降 价品种“从市场上消失”的案例。企业可能停产降价品种,或者更换药品外包装,以新的面目和价格出现。 多赚点还是少赚点 与药品最高限价调低相比,“医院药房取消加价”还处于吹风阶段,但同样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过去国家有一个允许医院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加价15%(不超过最高限价)的政策。由于患者所用的大部分药品是 通过医生处方在药房里配到的,医院销售额占我国医药零售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很多人认为取消加价可以降低消费者负 担。,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限价令”难以改变“以药补医”的现状和医院的营收结构,甚至未必能降低病患的药品开支。 “医院根本不是按照进货价加15%卖给患者的,那叫‘顺价销售’;现在市场供大于求,医院的进价很低,但它还 是铁定按照最高限价卖。”某药商告诉记者。 也就是说,卖100元的药可能是40块进来的。“医院可能只有几个品种赚15%,除了抗生素,大多数国产药都 是不到70扣进的货。‘以药补医’不是靠15%的利润,而是靠至少35%的利润。现在卫生部要取消15%的加价,不是 说从此医院卖药就不赚钱了,而只是少赚一点”。 随“新政”而来的新问题是:取消15%加价后医院会真的损失15%利润么?“这是很容易规避的”。这位药商表 示,“卖药的时候我们开红票(虚高开),医院哪怕平进平出都可以,卫生部过来也查不出问题;回头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把 大量的‘流通环节毛利’交到医院,或者交到院长、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医生的手里。”国产抗生素要进医院,现在的行 情是“(回扣)20%起步”。 “要改变现状不是靠单方面降低药品就行的。”一位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对记者表示。由于“以药补医”缘于医疗服 务收费不足。分析人士认为,一旦取消加价,医院会增加检查项目,采购、选用毛利率更高的药品。众所周知,同类药品价格 天差地别,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无法消除的,医院的“专业”手段也使价格监管部门难以监控。 仅仅“大减价”是不够的 推进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是“三医(医保、医疗、医药体制)联动改革”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国家多次降低药品最 高零售价,涉及药品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出台的降价措施累计降价金额早已超过3 00亿元,遗憾的是,老百姓还是反映“药价太高”。直至在“两会”人大代表的压力下推出了最新的“大降价”。 药品是特殊商品,无法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政府定价仍然是当前药品价格管理的主要形式。但是我国药品审批与药 品定价之间管理脱节,药品定价存在盲目性。一些企业经常按成本“乘以十”报批发价;有时将药品更换剂型、包装,就能以 “新药”的名义申请高定价。 庞大的美国市场上只有约两百家流通企业,大的供应商不到十家;而中国有17000家流通企业、6700家生产 企业。在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的《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医药企业多、小、散、乱被列为医药行业存在问题之首。人 大副委员长韩启德透露:“很多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中间价格增加了10倍。”出厂价与销售价的差距之大世所罕见。 在激烈的竞争下,连常用的招标采购方式都走了样。许多集中招标的药品成交价大大低于政府规定的最高限价。一盒 最高限价为13.8元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平均中标价为3.54元;国产的干扰素,物价局批的零售价是27-34元/百 万单位,招标价(医院进货价)是7-9元,就这样的价格,各个医药公司还争得打破头。 “药价虚高表面上是价格监管问题,实质是体制和机制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大多数地区社保覆盖面不够,每一 分钱都是老百姓自己掏钱的话,永远会觉得药价虚高;不改变‘以药补医’,什么招数都会被医院顶回来。”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的一份报告显示:价格管理部门尚未找到发现市场价格、参考市场成交价、确定最高限价的有效 机制,难以对药品的成本进行测算、评估。据称隶属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定价中心将在近期挂牌,该中心将对形成合理、规范的 价格确立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