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记忆:著名作家刘白羽-我一生都在工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21:28 央视《东方时空》 | |||||||||
著名作家刘白羽 茅盾文学奖获奖证书 《长江三日》节选 1960年11月, “江津号”的游轮从重庆出发前往武汉。在三天的航程中,面对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和波澜壮阔,作家刘白羽挥笔写下了《长江三日》。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它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但是刘白羽的长江却激流澎湃、与众不同。 这一天,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上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了。(节选自
奔流的长江象征着新中国人民的胆识、气魄,文章发表后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几年以后,《长江三日》被选入中学课本。从六十年代到现在,已经有四亿人成为这篇文章的读者,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刘白羽:我能写长江的灵魂,就因为我参加战争,凝聚了我的感情,所以我写的长江跟别人写的长江不一样。一句话,就是急流勇进,这就是人生的含义。 刘白羽,1916年出生在北京通县,19岁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22岁的刘白羽满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离开北京,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就这样,刘白羽成为一名军人。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与普通战士一起同吃同住同战斗。战火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我军战士的英勇。在他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军人形象被勾勒出来。他的长篇通讯《英雄的四平保卫战》鼓舞了军人们的士气,小说《政治委员》、《火光在前》等成了战士们特别喜爱的文学作品。 刘白羽:战争决定我一生创作的命运,如果没有战争,我就没有那种浩然之气。 解放后,刘白羽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务。但是无论工作多么忙碌,他的笔就像长江水一样从未停歇过。退休后刘白羽所著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桂冠。1994年,在老人78岁高龄时,与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突然离世,刘白羽受到沉重打击,几乎不能提笔。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又是靠写作重新振作起来。他每天写作500字,历时5年,终于完成了一部85万字的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这也是老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作家张炯:他自己讲,他的创作是有一种圣火在指引着他,他说真正是圣火呢,就是理想和信仰。 作家李玲修:他对创作那种饱满的激情,就是青年时代的时候,战火纷飞的战场都挡不住嘛。我有一次请他给我提一个纪念封,他写急流勇进这四个字,我觉得这四个字吧,可能是他一生的概括。 从《长江三日》的激流勇进,到《风风雨雨太平洋》的奔流入海,刘白羽用母亲河的奔流不息,为自己的文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2005年89岁的白羽老人走了,但他笔下的长江依然在我们的心中奔流。 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当你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象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为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江水象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当我们的"江津"号,嘹亮地向武汉市发出致敬欢呼的声音时,我心中升起一种庄严的情感,看一看!我们创造的新世界有多么灿烂吧!(节选自《长江三日》) 刘白羽:我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不是平凡的一生。我一生都在工作!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