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1:46 东方早报

  文 梁发芾等

  2月25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经济学家张维迎强调,“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

  改革应该以什么为前提

  改革必然是涉及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利益再分配、再调整。这必然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到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公平公正的博弈,确定改革方案。如果改革进程被各种“精英”或个别利益集团所主导,而其他广大利益相关者被排除在改革进程之外,那么这样的“改革”必然缺乏社会认同。

  张维迎还说:“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改革是对无效率或不公平的体制的调整,而调整决策的制定,既是一个需要从效率角度出发,进行衡量的经济科学问题,也是从利益角度,从公平角度衡量的社会政治问题,一个需要广大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的民主问题。利益的表达并不仅仅需要科学,更需要民主。精英们按照科学设计出来的改革思路,如果伤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不管它看起来多么“科学”,都会被民众否定。

  改革是以尊重公众利益为前提,还是以尊重既得利益为前提?是精英们“科学”地闭门改革,还是尊重公众意愿,进行民主决策?选择不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甘肃省兰州市梁发芾

  要等到蛋糕做多大?

   为什么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道理何在?进一步说,蛋糕做到多大才算大?而且,公众是否能够获得自动的补偿?再进一步说,蛋糕能否保持持续地做大?公众是否具备获得补偿的足够耐心呢?以上问题,不知张维迎教授有没有进行考虑?

  张维迎教授的这些奇谈怪论所涉及的其实并非纯粹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它们更应该是社会学领域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展经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也就使得经济学家非常受宠,结果是经济学家经常越界,把他们的影响力不恰当地扩展到其他领域,由此产生一些奇谈怪论也就不为怪了。当几个月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批评“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时,有国内的经济学家批评丁学良作为一个社会学者不应该就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乱发言。那么,当张维迎教授在社会学领域讲这番话的时候,我们也希望经济学家们最好只在他们所擅长的经济学领域发言,而不要介入到社会学领域里来,否则只能给改革添乱。 河北省泊头市郭庆海

  改革的阻力来自何处?

   可以预见,张维迎的“改革受损论”和“既得利益补偿论”一定会受到猛烈抨击。笔者的态度是,张维迎的“改革受损论”不无道理,而他的“既得利益补偿论”则值得商榷。

  事实上,在旧体制下,哪个阶层享有的不合理利益越多,哪个阶层在改革中的相对利益受损就越大;相反,在旧体制下哪个阶层获得的合理利益越少,哪个阶层在改革中相对利益受损就越小,而在改革中获得的实际利益就越大。事实证明,农民是旧体制下的最大受害者,他们的既得利益最少,因此在改革中受损也最小。

  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社会公平,如果在改革中,将某个阶层在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给予利益补偿,则没有公平可言,而且会让人们怀疑改革的正确性。但改革受损者在改革过程中不支持改革,却是毋庸置疑的。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收入申报制度迟迟不能建立,公车改革长期不见进展,就很能说明问题。因此,明确改革受损阶层就是把握了改革的阻力来源,这对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消除改革阻力,具有重大意义。 山东政法学院李克杰

  改革不是精英的学术问题

   在仔细研读了张维迎教授讲话之后,发现他实际上构筑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因此“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而“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

  的确,在学术研究领域,观点的正确与否是不能通过投票来解决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张维迎教授在这里谈论的根本就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公共政策!这一公共政策是一个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充分讨论,最后在法治的框架内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符合民主的原则、程序正义的原则,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真心实意的拥护,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的改革确实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我们格外有必要重温一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名言,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北京市空军指挥学院郭松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