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医生也是高药价的受害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1:05 新京报 | |||||||||
最近有两位医生在《新京报》上诉苦,一位说,理发师做一个头发要数百元,但自己给患者看一次门诊才4元,于是心里不平衡了。另一位医生说,医生收入的确低,从两个角度看都是:一是和同类行业比;一是和医院的行政人员比。 两位医生的话,并非虚言。那些成名成家的医生除外,绝大多数走不了穴的普通医生要受着多重煎熬:生存压力、患者情绪、职业良心等等。但另一方面,中国人为医疗付出
一边是医生的合法收入普遍偏低,一边是老百姓的医疗付出高,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中间环节上。这个“中间环节”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医院内部管理,是以患者和医生为中心,还是以开药、检查赚钱为中心?如果是后者,医生收入低、年轻医生地位甚至不如临时工就不足为怪。另一部分是药品流通环节。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里,涨幅高达数十倍,原因何在?一家不大的药厂,外围的医药代表可能多达几万人;国家一年审批的“新药”达一万多种,而美国只有150余种;物价部门批给医院的药价甚至有可能比市场上的药价高出数倍…… 如此种种怪现象,可以说是昂贵的药价挤压了医生的价值和地位,而昂贵的药价主要又来源于腐败。 医疗费用昂贵造成的国民“医疗恐惧症”不仅使大量民众不敢看病、看不起病,也反过来损害医生的利益。据2001年经合组织卫生统计资料计算,经合组织成员国一个医生年均负担的门急诊人次数是2600次,一年按251个工作日计算,日均10.4次。而中国一个医生年均负担门急诊只有一半不到,为1122次,日平均4.5人次。我国每千人口的医生数量并不比别的国家多。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医疗资源下,大量的医院和医生根本“吃不饱”。 如果药费大幅度降下来,让医疗费用降到国际同类国家同等水平,则百姓承担的医疗费用可以降低一半,这样更多的人就看得起病,基本上做到应医尽医;医生的平均挂号费大幅度提升,达到平均每人次50元,同时医生的平均日诊量也达到平均水平即日均10次,则医生平均一月的诊费毛收入可达1万元,医生个人只拿其中的一半,也可以维持相当水准的生活了。 因此,政府应该帮助医生们尽快建立不受医院控制的行业公会,使医生既可以争取自己的权利,包括独立开办诊所的权利,同时也可揭露同行业中的害群之马。医生们要想获得体面的收入和地位,就要摆脱对医院的依附状态,不能任由别人把自己“降格”为卖药的工具。医生应该开对症的、尽可能便宜的药,拿合理的诊费,靠医术医德赚钱。 □童大焕(北京媒体从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