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新标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1:15 新京报

  昨日新华社报道,在最近陆续闭幕的各地“两会”上,“幸福指数”成为一个被频繁提及的话题。与此相联系,各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为在经济增长不再成为惟一指标的同时,与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息息相关的议题与指标,越来越占据突出地位。

  “幸福指数”反映的是特定时期内人们的幸福程度。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作为心理学与经济学领域交叉后的产物,“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国际上衡量一国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这次各地两会上从经济指标向社会指标,从“国计”问题的“宏大叙事”到“民生”问题的“嘘寒问暖”的转变,甚至将国际通行的“幸福指数”纳入地方发展目标,所彰显的绝不仅仅是代表们对议题的关注点的变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理念背景。

  “幸福指数”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反思。

  我国重启现代化进程之后,为了尽可能快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近30年的时间里,走了一条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道路。经过这个阶段的发展,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承受着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现在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的目标逐渐偏离了“人”这个最本质、最终极的目标,不是在为人本身的发展而服务,而拥有了它自己的目标与逻辑。要改变这种情况,必然要求发展目标对“人”的回归和关怀,要求我们的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建立在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幸福指数”的提出和为社会各界所热衷,确实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与对发展目标的反思、调整、完善相一致,新时期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意涵的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经济、开展各项社会活动时,注重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平衡,其意图就是要从观念层面,将大写的“人”融入社会发展观念之中。显然,着重考察民众幸福程度的“幸福指数”引起热议,表明科学发展观已经在各地政府和民众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开始引导各地政府的施政行为。

  实际上,“幸福指数”的提出,还体现了政府行为评估体系的变化。与过去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相联系,评估政府行为的价值标准和指标体系,同样也以硬性的经济价值和指标为准则。在这种体系下,政府行为不可避免地围绕经济增长展开,以至于有的时候为了单纯的经济增长,而采取个别可能损害民众利益的举措。更为严重的,会引发地方政府之间的攀比之风,有时会导致对人文、自然环境的破坏,乃至削弱中央宏观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幸福指数”

  的加入,无疑将使未来我国政府行为评估体系的指标更为丰富,更能体现全面、科学的发展理念。如此一来,能够使地方政府主动为其治下的“一方水土”的人们的幸福感而积极工作;换言之,真正做到以民众的需要,作为公共政策的出发点。

  “幸福指数”的提出,还只是一个开始。可以想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加深,今后会出现更多的社会性指数,比如出现与政府部门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指数”。总之,新标杆的不断出现,必将有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承担起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责任,使人民不断享受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果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