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当捡28个空瓶遇上执法成绩焦渴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23:58 红网

  湖南常德市临澧县一年近六旬的农村老太太,在孙女身患白血病后,从长沙回临澧家中凑医药费。回家途中,她在所乘坐的列车上捡了28个空瓶子,被怀化铁路公安处石门县火车站派出所拘留。老太太滕自英及家人表示,一定要讨个“说法”。

  因为捡了28个空瓶子就被拘留,滕自英冤吗?这应当毫无疑问。然而铁路部门的说法却是:对在列车上、车站捡拾垃圾要进行重点整治,是依规定行事。可铁路部门为什么还
要分两次给滕自英6000元钱呢(名义上是捐给小孙女看病,被滕自英退回)?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铁路部门事实上明白行为的不妥,但又不愿意承认。这种矛盾心态的根源,是执法者的成绩焦渴症,滕自英则是该病症的牺牲品。

  何谓成绩焦渴症?说白了就是急于出成绩的一种心态。对于执法者来说,什么才算是成绩?不出事当然算成绩,但上级未必能看在眼里,而且不出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更能显示成绩的,还是抓获犯罪分子的多少。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好多地方对派出所要下达抓人指标。而即使没有这样的指标,由于相互之间还有比较的问题,那些乐于也急于向上级表白成绩的执法者,就会主动给自己“施压”。一旦抓人成了单纯的指标,本应作为底线的证据原理就很容易被置于脑后。远处说,孙志刚就死于收容遣送的抓人指标(抓到人意味着钱);近处说,滕自英的冤屈,就在于赶上了“绿皮车”整治行动。一整治,真正的违法分子猫起来了,而执法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绩,不明就里的滕自英们就很容易“落网”。

  说的再远一点,很多执法行为都有成绩焦渴症的影子。我们很多的执法行为喜欢命名为“某某行动”,就是要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集中严厉的打击。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产生一种疑问:平时都干什么了,非等违法行为很严重了才打击?比如前段时间北京市开展打击“

黑车”的“狂飙行动”,披露的一个数据是:正规的
出租车
是6万多辆,而“黑车”则达到7.2万辆。这对执法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而且情况往往是:一旦严打,有些“黑车”就暂停运营。为了显示严打的成绩,很难说没有别的车成为替罪羊。前两天媒体就披露,哈尔滨交通稽查人员,以查“黑车”的名义,用“钓鱼”的方法令一些私家车也被按非法运营罚款。

  其中利害并不难弄懂,但“本次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多少多少”之类的表功之语对执法者太具有诱惑力,也就很难杜绝人们更喜欢采取集中打击的方式进行执法,滕自英们也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所以,要想避免这类事件发生,必须真正改变执法思路,真正把工夫花在平时。对老百姓来说,更希望看到的不是某次行动的数据(说不定数据里就有孙志刚和滕自英),而是一种常态的平安。

稿源:红网 作者:王希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