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周斌:上海电影节一张名片与一种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1:15 东方早报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以来,嘉宾云集,佳片荟萃。特别是李安和吕克·贝松、利亚姆·尼森、休·杰克曼和成龙等一批国际影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以及冯小刚、徐静蕾等国内电影界的一些“大腕”纷纷赴会,不仅使之成为国际电影人的盛会,而且吸引了众多观众和“粉丝”的眼球。

  中国潜在的庞大电影市场,决定了上海电影节的潜力是巨大的。显然,举办这样的
国际电影节,既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电影人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电影更快、更好地发展。

  从更深层次来说,形成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的基本框架,是上海“

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上海在成为经济中心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建设。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考量。这些文化建设理所当然地包括吸引全球的文化盛会,而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则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把上海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上海最醒目、最通俗的文化名片,使之在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注意到,今年上海电影节收到来自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共746部电影,比上一届增加48.3%,覆盖的国家和地区都创下历史之最。在数量保证的前提下,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电影节参赛和参展影片质量,使之同戛纳、柏林、威尼斯等一些世界著名的电影节相媲美。

  作为主办者,我们义不容辞地应该拿出更多高质量的、有

竞争力的影片,以显示我们的电影艺术水平。而在这一方面,当下的中国电影,无论是在产品生产还是在市场营销两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前者主要受制于落后的电影管理意识,后者则是很多原因综合形成,并与前者有很大关联。这就导致能够进入市场,并与广大观众见面并受到欢迎和好评的影片并不多。这既需要在创作方面下更大的工夫,以求突破和创新,又应当在体制、机制、资金、市场等方面深化改革,努力拍摄出更多高质量的精品佳作,这才是办好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基础。

  从这个背景来看,上海电影节不仅应当是上海的一张名片,更肩负着振兴中国电影和电影体制创新的使命。

  上海电影节要真正取得成功,除了机制和体制创新之外,还需要真正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通过各种渠道,邀请更多国际电影界的著名人士赴会,是吸引观众、扩大影响的重要因素。今年一大批明星巨匠应邀而来,确实为电影节增添了不少光彩,并扩大了电影节的影响。这一次能请到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担任评委会主席,实际上在两年前已发出了邀请;能使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前来赴会,则使电影节增添了不少人气。他在开幕式上的获奖致辞及后来参加电影论坛、与大学生对话中的上佳表现,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更多声誉和口碑,而且也为电影节增添了独特的光彩。可以说,李安的与会及其一系列活动已成为本届电影节的重头戏。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国内电影界赴会的明星大腕还不够多。办好上海国际电影节,需要全体中国电影人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毕竟,它的最终定位,不能缺少中国电影人的声音。

  近年来,电影批评的疲软和缺失,已影响到电影创作健康的发展,这种状况应该予以改变。对于电影节参赛和参展的一些主要的、有特色的影片,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论,这样既能给创作者以启迪,也能给观众以有益的引导;同时,也扩大了电影节的影响。这次电影节论坛采取和高校合办的方式,当然有利于提高学术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确立成功的电影节,使之具有鲜明特色的、极为重要的内在方式。而在确立上海电影节的特色和“个性”定位方式,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努力把上海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上海最醒目的文化名片,应该是中国电影界和上海市共同努力的方向。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斌 刘景 任大刚 张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