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梅新育:赢得“中国价格”需善用“中国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1:17 东方早报

  经过漫长的谈判历程,中国钢铁企业还是没有赢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发挥国际市场标杆作用的“中国价格”。中国企业接受了进口铁矿石价格19%的涨价幅度,等于是让购买量远远少于中国企业的蒂森-克虏伯公司发挥了价格标杆作用,中国企业这个更大的买主则充当了价格跟随者。

  中国企业之所以未能在今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赢得最理想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
的,有我方自身的原因,也有对方迂回包抄策略成功的原因。在我方自身,直接原因是近年中国钢铁工业产量和截至今年头几个月铁矿石进口量的飞速增长:粗钢和钢材产量增幅连续数年保持在20%以上;2004年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增长40.5%,2005年增长32.3%,今年头4个月同比增长23.5%。在钢铁工业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飞涨的背后,是我国的投资过热所造成的钢铁工业市场需求和产能泡沫。

  与此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和

铁矿石进口企业散乱的产业组织结构、过多进口企业导致的非理性集体行为,又进一步把泡沫吹得更多,今年一季度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的大幅度增长并不反映我国国内钢铁行业的真实需求,主要是非理性集体行为和投机心态所致,以至于4月末国内铁矿石库存高达6000万吨。国际铁矿石巨头们在判读“中国因素”之时,也许并没有把这些一时的泡沫当作永久的真实需求,但决不会放弃把这些当作索取高价的工具。

  有鉴于此,为了日后的铁矿石谈判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除了改进谈判策略之外,我们需要着重针对上述问题消除自身的弱点,即推进紧缩导向的

宏观调控和产业组织重组,而这些调整无论是对我方,还是对于铁矿石供货商,都有着长期的正面意义。诚然,中国钢铁工业在高速发展时期这种散乱的产业组织又注定是不可能长久的。即使中国政府不采取任何宏观调控和产业规划措施,中国钢铁工业也会经过惨烈的竞争实现产业结构重组。不久前中国
人民银行
加息,已经发出了显著的遏制投资过热信号,有助于刺破国内钢铁投资和生产、铁矿石需求虚假繁荣的泡沫,钢铁产业规划也正在有条不紊地次第展开。

  不仅铁矿石供应商,其他初级产品供应商们都需要正确解读“中国因素”。其实,中国调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推进产业规划,虽然短期内会减少大宗初级产品需求,却有助于这个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因为众多中小钢铁企业不可能与铁矿石供应商达成长期供货协议,主要铁矿石供应商要想提高其效益,就只能尽力索取眼前最高价格,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而这种个体的“理性”选择最终必将把钢铁企业和铁矿石供应商推向双输的境地。海外铁矿石供货商巨头们在窃喜的同时,应当防止他们眼下的“成功”可能埋下日后的地雷。

  争夺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是必须的,这个过程又是艰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给方,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公司垄断了大部分货源;需求方则是全世界成千上万家钢铁企业;谈判地位的悬殊导致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巨头们有着强烈的内在冲动去无休止地提高价格,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而不顾这种做法可能对钢铁企业生存,进而对自己长期利益的损害,近几年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全面牛市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这种非理性冲动。

  我们要求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并不是为了独占钢铁产业链的全部收益增量,而是要求合理分配收益增量,在钢铁产业上下游之间建立合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避免大起大落,实现上下游的双赢。如果我们因为今年未能取得最理想结果而丧失信心,日后回首时将看到一连串的失败;如果我们能够切实总结经验教训,数年之后回首时,将看到一个“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生动阐释。

早报特约评论员 梅新育 刘景 任大刚 张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