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国耻文物缘何沦为“公共厕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2:46 山西晚报 | |||||||||
[新闻回放]据《新文化报》昨日报道:残垣断壁、门窗损坏、满地的粪便和垃圾脏水,令人难以相信这是被长春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德惠东正教堂旧址。作为帝国主义侵华见证的这处旧址,咋变成了“公共厕所”?面对记者的询问,附近居民都表示,“我们平时都到那里方便”,10多年没有人管了。据吉林省文物局有关人员介绍,由于经费、人力紧张,全省类似东正教堂旧址的情况不在少数。
这条新闻让人颇感诧异的是,我们不是刚刚以大张旗鼓的活动,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吗?在一般已不再确定新的纪念日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这一决定,表明了国家对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强势保护姿态,更预示着我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已经置于与经济“硬实力”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为帝国主义侵华见证的文物保护单位———德惠东正教堂旧址,竟然长达10多年没有人去管,成为供人随意“方便”之处,暴露出在当地政府心目中,地方的“软实力”依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一味追求GDP的增长,以及林立的高楼、气派的广场所代表的所谓现代文明,却以破坏自己的传统文明为代价,只会让自己的文化失去根和魂,正如有识之士早就指出的,没有文化背离文明的经济发展最终打造出的只能是一头强健而粗蛮的经济动物。而一座城市失去了文化底蕴,只不过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而已。 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正如首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守护精神家园”。在急功近利的经济建设面前,不给“精神家园”以应有的位置,显然是政府的失职。如果政府一味只想着通过“硬实力”显示政绩,而这样的“显示”又能够屡屡“得逞”的话,即便有文物保护法,有“文化遗产日”,但诸如教堂旧址成了公共厕所之类事件的发生,恐怕依然难以避免。 □钱夙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