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涛:青歌赛“妈妈牌”打出“音乐天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8:46 浙江在线 | |||||||||
青歌赛通俗唱法决赛进入“命题对话”环节时,不少选手打出“妈妈牌”,这一打不要紧,打出了一群“音乐天才”,不是四五岁识谱练琴,就是两三岁走上舞台,连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打电话、发短信表示质疑,充分说明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可就在阎肃老先生代表监审组将观众意见公布于众,警示来者之后,有一位选手还是用极其“悲痛”的语调说他如何在妈妈教导下,五岁开始练琴的经历,余秋雨当即指出他
如果说五岁练琴还符合启蒙教育规律的话,那么,两岁被妈妈撵上舞台就有点“残忍”了。一位选手向人们讲述两岁参加一次唱歌比赛的“特殊经历”,徐沛东问她,两岁的事咋记得这么清楚?这位选手更来劲了,她说清晰的记得自己一岁多就上台唱歌了。有打“妈妈牌”,就有打“爸爸牌”的。一位选手讲述了爸爸为了给她第一次参赛壮胆,自己也报名参赛,结果推出了女儿,自己名落孙山的“搞笑故事”。 妈妈是永恒的话题,妈妈的故事永远能够打动人,感染人,引起观众的共鸣。我相信选手们所讲在妈妈教导下走上音乐之路的故事都是真实的,而且他们都事先有所准备,以至于在观众发来意见后都不改初衷,义无反顾地将“妈妈牌”打到底。但是,这些故事的背后不只是让我们看到“音乐天才”们的成长过程,而更多的是一个本来色彩斑斓的童年,被那份近乎扭曲的爱折腾得枯燥乏味。就象那位五岁学琴的选手,交流对话显得木讷而凝重,这与幼儿园让3岁孩子背60位的圆周率同出一辙,这样的童年有何快乐可言? 童年不是用来打造明星的,音乐的天赋与成就也不是从胎教就开始的。随着更多的原生态音乐走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觉得音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成为一种职业,成就一种辉煌,更多的人应该将它作为一种爱好,一种欣赏,一种自然,想唱就唱,唱得响亮。青歌赛的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从小就学歌练琴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但是能走上央视青歌赛舞台的毕竟凤毛麟角,社会的急功近利和家长的望子成龙剥夺了许多孩子快乐的权利,某种程度上说,那不是爱,那是一种戕害。为了让未来的选手不至于用“哈姆雷特”的语气来讲述“妈妈教我一首歌”的故事,年轻的家长朋友们,将快乐而充满童趣的童年还给孩子们吧! 作者: 梁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