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毕舸:美国高考让中国学子心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00:06 南方网

  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引发的热潮还令国内各大高校惊魂未定,更大的“威胁”又随之而来,SAT和ACT这两种美国高考形式,已于近两年悄然出现在中国。SAT在没做任何宣传的前提下,仅在北京吸引的中国考生,从2005年的近600人,到今年猛增为1500余人。在中美高考巨大的制度差异下,许多原本考北大、清华的尖子生纷纷开始备战美国高考。(《新京报》8月18日)

  有专家认为,如以此趋势发展,美国高校将真正成为中国高校的竞争者,并将对中国高考环境产生影响。其实,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不仅是美国高校,高等教育基础雄厚的英国、法国、德国等传统教育强国,以及加拿大、

澳大利亚乃至亚洲新加坡等后起之秀,也会纷纷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对中国各大高校形成全面包围。

  在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竞争无处不在。全球化竞争下的中国应试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自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伊始,祸根就已经种下。一方面,各大高校开始过度市场化,扩招成为大学生数量的简单叠加,学费高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庭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整个高等教育体制还沉睡在应试教育的迷梦中,分数考试成为通行标准,学术研究风气每况愈下,四年大学生活成为一个低端的“三来一补”加工车间,学生素质无法适应真正的就业市场考验,出现了大学生回炉读中专的“悲剧”。

  再看看国外的高等教育模式,以SAT考试为例,一年可以考六七次,只要报考不超过三次一般都不会影响录取。其次录取也不完全看考试成绩,高中三年的成绩、对于自己的学术表现、体育、文艺、社会活动等方面特长的自述,还有老师的推荐都会起作用。机动、灵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这类考试的优势。“美国高考”从入口处即十分注重学生的自我拓展能力,这也是其与中国应试高考的最大区别:应试高考是一个过关考试,即只要达到一定的

分数线就必然被录取,所有学生只要围绕分数录取线进行“考海战术”,通过反复的同质化考试来强化应试技能,就必然如愿以偿;美国高考更像一个选拔考试,它要求应试者具备超过其他人的政治、经济、地理、人文更高层次的素养,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巧妙运用于学习及日常生活中。

  显然,后者更接近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即大学除了赋予学生更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更锻造其进入社会后在工作应对、人际交往、事业开创等各方面的能力,形成与社会的对接。这就是那么多学生青睐“美国高考”的原因——一毕业就获得世界知名企业的认可,成为通用人才。

  更可怕的是,“美国高考”呈现出强烈的全球化色彩:学生在获得ACT考试成绩后,结合预科证书,不仅可申请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110多所协议直通大学,还可直接申请美国的大学和奖学金,获得美国本土学生的同等待遇。

  “美国高考”已经与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形成共有资源,产生了一个优质教育环境供应的国际平台,给予考生更充分的选择空间,如此人性化的服务,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岂能不让中国学子心动?

  如果把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比喻成一座围城,曾经让人欲出不能。那么,全球化竞争下的美国高考进入,则让广大中国学生和家长看见了另一片新大陆。人才的流动化趋势必然会加速,跨越国界的竞争将日益呈现白热化局面,中国优秀的学子不再为国内各高校所专用,而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对象。依旧沉浸于老大迷梦的北大、清华等国内高校,你们听见那来自大洋彼岸的警钟了么?

  ■毕舸(原标题:全球化竞争之下中国式高考困境尤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