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张红蕊:爱心直达源于对公共权力信任弱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16:08 正义网

  7月下旬,台风“碧丽斯”肆虐粤北后,一场民间捐赠的热潮在珠三角兴起。绕过政府,直接把物资发送到灾民手中,成为这次救助的最大特点。(9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

  看罢这则新闻,笔者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这种自发的互爱互助多少抵消了自然灾难的无情和残酷;但另一方面,民众对公共权力信任的弱化,让笔者感受到了诸多无奈与忧虑。

  不过,志愿者这种绕过政府捐助灾民的“爱心直达”却是“公权力”自己酿造的尴尬和苦果。2003年的一场空前洪灾让陕西华阴市的很多农民流离失所,但却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发财”机会:

国家发改委向陕西省拨出救灾款5906万元,陕西省发改委将其中的1188万元拨付给华阴市财政局,其余4718万元“还在省财政厅”,接下来,华阴市财政局仅将1188万元中的100万元拨给华阴市移民局,移民局又将其中的50万元用来还债,而实际发放到灾民手中的就只剩下区区50万元……

  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了,也许“5906万元=50万元”的伤痛就是这次民间对“碧丽斯”救助独辟蹊径的所有理由。与其说是让政府相关部门感到尴尬和狼狈,还不如说是让他们而红耳赤,无地自容。

  可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如此荒唐离谱的龌龊勾当竟然还只是“冰山一角”。据《公益时报》披露的数据,纵观目前中国的扶贫资金,只有35.3%能覆盖到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贫困户,有20.2%花在了无需扶助的中等户身上,更有44.5%以“锦上添花”的形式充实给了富裕户。笔者不知那些曾经或正在奉贤爱心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数据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伤心、困惑还是激愤?不过,有一点却是无疑的:不仅扼杀了社会爱心“种子”的传播,更会作践“公权力”的信誉和权威。

  “碧丽斯救助”煽痛了“公权懒化”的脸,同时也击中了我们救灾体制的软肋。时下,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仍旧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的老路子,看似管理严明的救灾体制,实则是各自为战,分崩离析。当地方发生灾情时,救灾的资金需要分头申请,并按“条条”下拨。试想,哪个部门不愿“粘腥嗅肉”?何况救灾款物缺乏垂直、民主的“透明和监督”,可谓是“不拿白不拿,拿少了是傻子”。最终,“中央不管地方”、“地方吃中央”、与“地方各自为战”的三足鼎立给本就虎视眈眈蛀虫欲留了可以侵蚀救命款物的机会。

  然而,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觉又是敏锐无比的。发生在公权力链条中任何的不规范和不安全,迟早都会暴露在人民的“眼皮子”底下。综观这次的“碧丽斯救助”,难道不是民众对“公权力”不信任的一种直面表白和无言讽刺吗?志愿者不远万里,历尽辛苦让“爱心直达”,就是担心这些救灾款物不能真正用在灾民身上。这是一种多么朴素而伟大的关爱,可这种爱心行动中又搀杂了多少无奈、多少愤怨。

  爱心直达是感动,更是警示。政府应该从民间慈善团体“天生透明和高效”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否则,绕过政府捐助灾民就会成为中国“救灾舞台”上的主角,到那时,政府的价值何在?公权力的信誉何存?

    作者: 张红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