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李先梓:我为什么对语文课改失去了兴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03:53 中国青年报

  李先梓

  在前不久结束的2006年全国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改革兴趣减退,甚至冷漠,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有走回头路的倾向。专家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国青年报》8月31日)

  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专家所说的这个存在于当前语文上的“突出问题”,也存在于笔者身上。其实,我对语文课改的兴趣岂止是“减退”和“冷漠”,简直就是完全失去了兴趣!至于原因,我认真总结了一下,想出了这么三点:

  第一,语文课改中的全盘否定式批评,令我们信心全无。目前,来自语文教学理论界乃至社会的对语文教学的批评越来越尖锐,诚如

北京大学教师孔庆东所说,目前对语文课改的态度属于“休克疗法”,习惯于一棍子打死。近些年,人们对语文教学一贯口诛笔伐,列举出了语文教学及其课改的种种弊端,几乎将存在于社会上的所有语言问题,都归结到语文课改身上,“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课改以及课改实施者(语文教师)几乎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其实,当前的语文教学固然弊端很多,但毕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总是有其存在的部分合理性。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语文教学是进行下一步语文课改的基础,不加选择地将其全盘否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还有什么信心进行语文课改?

  第二,专家们不绝于耳的课改争论令我们无所适从。语文课改是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可行性模式和套路。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对新课改进行“反思”,且观点众多,各执己见,有时甚至互相对立。这让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十分为难,疑虑丛生。

  针对这种现象,去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曾经发表文章指出,专家们喋喋不休的观点之争,只能令一线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困惑,当心这种争论会导致“清谈误教”。笔者对此深有同感,因为,这使得我们在感到无所适从的同时,也只能“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重新回到原先的教学老路子上——这也就是专家们所认为的“非常危险的倾向”,但这有什么办法呢?

  第三,陈陈相因的语文高考形式对语文课改形成了难以跳出的藩篱,语文课改的举步维艰令我们心力交瘁。与语文课改的热闹相反的是,语文高考形式的改革却显得畏首畏尾、举步不前。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无法不指向高考,而目前广受诟病的语文教学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文高考形式决定的,不改变教学目的的语文课改,总是难以摆脱高考的影响。当我们在尝试过多种课改形式之后突然发现,也许只有原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最适于应对当前语文高考的时候,我们对语文课改还能有什么兴趣?走回头路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