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郭之纯:草根只能用选秀与恶搞介入公共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1:50 中国青年报

  郭之纯

  今年无疑是选秀和恶搞流行的一年。

  选秀无处不在:从“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到“好男儿”、“魅力大妈”……几十台选秀节目在全国大小媒体竞相登场,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连深山古刹
少林寺也被此风熏染,要秀一把“少林功夫之星”。恶搞也无时不有:从视频恶搞、图片恶搞到文本恶搞,花样不断翻新,每天都有假相被戳穿、权威被解构、庄严或貌似的庄严被嘲弄。在汹涌的选秀与恶搞潮流中,本以含蓄、内敛著称的国人,似乎一夜之间便脱掉了那件已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性格长袍,开始披上娱乐马甲,义无反顾地张扬,毫不避讳地搞笑。

  变化何以如此迅速?一般认为这与娱乐经济的诱导有关。据悉,多台选秀节目的主办方和赞助商都赚得盆满钵满,一些恶搞事件的制造者也斩获颇丰。选秀和恶搞,已经既是文化词汇,也是商业术语。如此状况下,选秀与恶搞的盛行,的确与有意地推波助澜难脱干系。不过,只是这样的理解,显然尚不足以解释如下的疑问:能够在选秀节目中获利者毕竟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和全部的观众,只有投入没有收益。恶搞更是如此,许多恶搞事件的制造者耗神尽力破费钱财,往往只为博得他人一笑。因此,选秀与恶搞固然与娱乐经济的关系千丝万缕,但这只是外因。

  依笔者看,选秀与恶搞盛行的内因,是当前社会转型所形成的一些特殊的大众文化心理。选秀与恶搞,虽与商业阴谋有关,但更应视作个人介入公共生活的一种“非典型”方式。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写道:“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惟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与勒庞这句话中所描述的有类似之处,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巨变,改变、动摇了人们的信仰、文化传统和道德信念,一些前所未有的群体性行为,也就随之产生。

  正在进行之中的社会转型,已经将相当多的人抛入了市场经济的浪涛之中。许多人猛然发现,自己已然失去了很多的保障,难以找到前方的路标,更是找不到上岸的航道。许多人猛然感觉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无助,时刻都有着被歧视的嫌疑。许多“草根”发现,自己与所谓的精英阶层疏离日甚,越来越摸不到公共领域的边缘。

  在如此躁动、迷惘、不乏忧虑的大众心态下,选秀与恶搞如同两粒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公众那压抑日久积蓄渐深的激烈情绪,并给情绪提供了宣泄的渠道——人们通过参与“选秀”获得梦想的机会,通过当“粉丝”获得群体感、归属感,通过参与恶搞获得力量的感觉,通过制造属于自己的“草根精英”,对抗权威、表达对精英的不屑、确立自信,以谋求话语权,谋求在公共领域的一席之地。换言之,对选秀与恶搞,除了商业的理解之外,更应当予以社会文化层面的解读。

  应该说,当前的选秀与恶搞之所以体现出浓厚的草根性特点,被恶搞的之所以多是所谓的“大家”、“名流”,原因正在于此。有人认为,“选秀带来民族性格的革命”,“恶搞泛滥暴露病态心理”,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归咎是对事实的颠倒:实际上是先有“民族性格的变化、革命”,先有“病态心理”,然后才有选秀和恶搞的火爆。如果说选秀和恶搞是病态的,则这只是一种表征,而非病因本身。

  选秀和恶搞的泛滥,已经使社会几乎进入“八卦时代”。人们以这种方式介入公共生活,对抗精英阶层,并不能被认为是一种多么正常的方式。这两种现象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而且,由于其成因的复杂性,对此等“非典型”方式,应该疏堵兼顾,不能粗暴待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