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和谐走向社会发展新境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2:18 《决策》杂志 | |||||||||
董振华 古往今来,社会平等、安定、和谐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理想。自十六大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社会作为一个主题专门研究,这预示着我们的社会发展将在和谐的基础上走向新境界。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了党的十六大,明确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而明确提出来。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针对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合理、人与自然矛盾突出、劳资关系紧张等不和谐现象,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为消除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全党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党的重要文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四条原则性的界定,即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这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理论上勾勒了宏伟蓝图,而且也从实践上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基本途径。 2005年2月19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为期7天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专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发表长篇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更进一步回答了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 2005年10月的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从宏观层面具体化为实践理念层次,使构建和谐社会呈现出了明显的实践性特征。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文本,突破了过去计划体制中的单纯经济发展范畴,而把社会建设目标纳入整体规划之中,这样,和谐社会建设就不仅是个大的目标方向,更是一个扎实推进的系统工程。 至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谐社会内涵定格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项特征,既含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含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谐与不和谐相互之间消长起伏贯穿于整个和谐社会建设始终,要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在卓有成效地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前进。构建和谐社会是个长期历史发展过程,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既要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中,又要有步骤、分阶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实现。 迈出实践和谐社会的第一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一个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无庸置疑,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还很长,但是,我们在实践上已经在通向和谐社会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的基本权利。从免征农业税,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采取措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到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从修改《婚姻登记条例》简化婚姻登记手续,到出台突出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的新信访条例,这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措施无不一一紧扣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二,进一步健全民主与法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在加快发展中,我们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法速度,加大了用法治调整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力度,在处理社会各种关系、调整社会各种利益、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同时,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标志,我们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重要内容,基层的民主政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第三,进一步深化分配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平与正义。针对当前的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中央今年5月26日召开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从7月份起,在公务员工资改革、中低收入阶层加薪的同时,国家电网公司下属24个省市的电力公司管理层降薪1/3左右,中石油、中石化、烟草等其他高收入垄断行业都面临着收入调节的问题。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解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职能严重“缺位”的问题。2004年以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发布,《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国务院工作规则》的两次修订,以及食品药品市场整治、艾滋病防治、安全生产、科教文卫、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控制房屋拆迁、信访条例等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的这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议题,都说明了我们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 第五,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提升到关系民族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一系列环保行动集中展开,使得我们的环保工作由重点带动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历史性转变阶段。 第六,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指标,从原先看重GDP转变为注重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经济指标向社会指标倾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官员政绩观,在中央倡导下,一个渐趋全面合理的官员政绩评价体系以及政绩考核体制正在逐步成熟。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新亮点 从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看,实践和谐社会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开创和谐社会发展新起点;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强和谐社会政治新保障;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社会思想新基础;四、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打造和谐社会分配新格局;五、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启动和谐社会发展新引擎;六、发展社会事业,打牢和谐社会服务民生新基石;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营造和谐社会稳定新局面;八、形成改革共识,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体制新保障;九、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新关系;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开启和谐社会对外关系新理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固然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政策取向分不开,但是可以说,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都是与发展还不充分有联系。所以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注重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通过纵深化推进改革,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阶层和领域的矛盾,以及利益冲突,特别是对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深层体制改革,才能有效缓解种种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