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县崛起的背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18:02 《决策》杂志 | |||||||||
一个贫困县崛起的背后 本刊记者 张道刚 短短几年时间,一个淮河岸边的国家级贫困县,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正本清源”和凝聚人心入手,找准一条“工业强县”的路子,一跃成为“安徽最具增长潜
这种看似偶然的崛起,其实蕴含着一种必然。 在外界看来,颍上县域经济的快速崛起主要得益于煤炭产业,换言之,就是得益于大项目、大工业。从2004年颍上县域经济发展的拐点来看,此言不虚。由于煤炭市场的回暖和能源瓶颈的凸显,近几年以来,煤炭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占到40%以上。从颍上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县域经济3年间的增长曲线与煤炭产业的贡献率呈正相关。 毫无疑问,颍上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比较优势是煤炭经济。但如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进而放大其裂变效应?这需要决策者的睿智判断和明晰的战略思路。 回过头来看,煤炭产业不仅使“工业强县”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抓手,也使颍上的许多官员通过服务大企业、大项目,强化了现代工业的理念,从而提升了如何抓工业特别是现代化大工业的能力。 然而,颍上县域经济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一个惊人的奇迹,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煤炭产业仅仅是一个突破口。 寻着颍上县域经济发展的3年路径,不难发现,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核心,以商贸旅游为两翼,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动力”的战略明晰,到“打造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的社会主义和谐新颍上”的人气凝聚,再到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三位一体”,颍上完成了发展理念上的惊人一跃。 人气是一个地区发展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对于当时遭遇双重灾难的颍上来说尤为如此。如果说颍上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什么奥秘可言,那么最大的奥秘就是找到了一条符合颍上县情的发展战略,从而顺应了颍上人长期渴望崛起的强烈诉求,激发出巨大的加快发展的激情,使这个县域多年积蓄的能量得到了火山喷发式的释放。 眼下,“工业强县”已成为大多数县域的战略选择。但在不少工业基础薄弱、而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县域经济是侧重发展工业还是侧重发展农业往往成为争论的焦点。有些县域在争论中错失了机遇,在争论中使许多简单问题复杂化。而颍上的做法是“不争论、埋头干”,抓住了“十五”末期中国经济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带来的机遇,并将此作为颍上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坚定不移、锲而不舍,从而使颍上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 由此可见,凝聚人心民智、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是突破瓶颈、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唯一出路和前提条件。对此,颍上为众多正在寻找出路的县域,提供了不亚于“授人以渔”的学习和借鉴样本。 颍上县域经济快速崛起再次表明,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缺的不是机遇、条件和优势,也不是人才、科技和资金,而是缺少善于抓住机遇、利用条件、发挥优势,对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见识、机制和能力。颍上就是抓住了中部崛起、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安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机遇,适时地确立“工业强县”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略,以大工业、大项目为抓手,千方百计做好软环境,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从而聚集起各方的智慧和能量,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虽然颍上现在的发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譬如工业企业有“月”少“星”,还未形成“群星拱月”的格局,缺少一种浓厚的创业文化,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一个极具成长性县域应有的尊敬与期望。 颍上经验的可取之处在于:在内生经济活力不足而外源经济又异常艰难的困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强力推进大工业、大项目,并以此来激活内在能量,荡涤已有痼疾,使县域经济的肌体产生了新的裂变,从而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的跨越。-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