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南都周刊专题 > 正文

邵建:大学者门大之谓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1:43 南都周刊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症候:无论什么事,都要把蛋糕做大,越大越好,尤其是表面文章。

  邵建 南京学者

  我们都很熟悉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
师之谓也。”也许这名言需要与时俱进,君不见,今天的大学,或许是门大之谓也。

  我在本地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网民指责国内高校天价造大门”,并配有一些大学校门的豪华图片。我立即上了新浪网,果然照片清晰多了。我一面目睹山东聊城大学相传用八千万造的长达140米的大门,一面看到该大学某负责人气愤辟谣,说要起诉发帖人,因为该校大门造价不是八千万,而是三百万。真是哑然失笑,复感慨不已。

  仅仅造一个大门,便耗资三百万,而且这不是孤例(报道例举了一系列的高校),这的确让人对现在的大学刮目相看。我不知道这些高校主事者是否了解上述梅贻琦的话,即使不了解,却也该知道,大学的“大”,绝非在门大。与其把这样一大笔钱,经营在门上,何不用在其他更该用的地方。我想,我们的学校决不至钱多得花不完了吧。比如,我很有兴趣知道,聊大

图书馆的年拨经费是多少?你别告诉我,它和大门经费持平。谁都知道,书籍才是知识的大门,只是这个大门是看不见的。而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就那些地缘边远、师资又不太理想的高校来说(比如敝人任教的高校),图书馆才是真正的大学。

  把一个门造得那么大、那么长,无非就是显示一个字——“阔”,它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大学需要给人留下这种感觉吗?更何况,偌大的校门,人走进时,那反差岂不让人有渺小之感?报道还说,西安文理学院的大门有“西部第一门”之称,耗资为一百二十万。东西呼应,可见,这是一股浮华攀附之风。一个高校什么不可以第一,居然是大门第一。大门第一又能说明什么?大门未必出大师,只能说明它是用学生的钱在慷慨。高校现在的财政拨款是有限的,它的财额,主要来自学费。把高昂的学费流向高昂的大门,真不如网友所说,“拿来帮助辍学的同学”。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症候:无论什么事,都要把

蛋糕做大,越大越好,尤其是表面文章。门,除了人的进出外,当然还有标志的意义。那些大学主事是不是以为,门大便是学大。如此在意表面文章,我倒担心,大学别就剩下了门大。前两天,有朋友从台湾回来,给我们看照片,其中一张是台湾大学的校门。朋友特地说,这还是日据时期的大门,朴素简陋,但,人家就不修。就门而言,台大显然不如聊大,可是其他呢?这正应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至于门大,除了夸张,于(他)事无补。

  有意思的是,当年台大校长傅斯年,恰恰是山东聊城人。我还碰巧知道,聊大前年召开过有关傅斯年的两岸学术讨论会。我不知道,与会的台大学者看到聊大那巨无霸的大门是什么感觉,反正台大的校门在它面前只能甘拜下风。当年傅斯年主持台大时,不曾想到要修一个大而无当的门,就这方面的想象力而言,这位前辈乡贤,的确不如他的后人。

  相关专题:南都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