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日:公务员热是就业难的尴尬侧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08:41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整体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再加上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已经“抓狂”,外企、国企和公务员“一个都不能少”,所谓的“双向选择”已经退化为“单向选择”,其实这也是规避风险的理性选择,谁愿意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呢?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这或许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最真实的写照。我们还来不及顾及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们、来不及思忖就业难的解决之道,新一轮
据报道,截至10月24日,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并通过审查的人数已逾60万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干部人事管理一职,计划招录两人,目前已有8814人通过审查,供求比创1:4407的历史新高。 这种看似近年罕见的报考热度再次引爆了媒体和公众对公务员热的口诛笔伐。许多论者指责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公正、“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以及“80后”群体希望通过权力改变命运的畸形就业观念等等,这当然有其道理,但仅仅停留在此远远不够。 据统计,2005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人数为54万,经过用人部门审核合格的人数为31万,最后参加考试的不到20万;2006年报考人数达上百万,审核合格的人数为54万,参加考试的仅为36.5万;而2007年,据人事部的初步估计报考人数比2006年略有增加,目前通过审查的人数超过60万,按照历年的比例推算,最后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不会超过50万。虽然报考数字在不断上升,但不容忽视的是自2002年以来每年的毕业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其中2005年为340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已达500万左右。 那些对专业、学历、政治面貌和户籍等有严格限制的职位,或者是那种竞争激烈“可欲不可求”的热门职位,必然导致报名人数很少;而那些限制较少、门槛较低的职位就会导致报名人数较多。因此公务员报名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博弈,很多人自以为理性的占优策略选择最终可能会收获对自己不利的博弈结果,许多冷门职位最终供求比奇高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是面向全国的,基数十分巨大,一比几百甚至上千的供求比根本不足为奇,许多大型招聘会上尽管有区域的局限,但简历仍如雪片般飞舞,那些职位的供求比会比这个少吗? 由此可以简单地推断,仅仅通过考察报名人数、通过审核的人数以及职位供求比并不能正确反映出大学生对公务员的“显示性偏好”,这个公务员热是要打折扣的,这一点从通过审核人数和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大幅度差额就可见一斑,否则为何大约20%的人通过审核却“报而不考”? 如果再考虑到社会人员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和比例,这个差额就更大了。可以说正是由于就业人数的上涨才导致了公务员报考人数的同步上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最近几年就业形势的严峻和艰难。由于目前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越来越小,造成了整体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再加上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已经“抓狂”,外企、国企和公务员“一个都不能少”,所谓的“双向选择”已经退化为“单向选择”,其实这也是规避风险的理性选择,谁愿意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呢? 当然,媒体对公务员热的爆炒有其良苦用心,我们要谴责权力寻租和行政垄断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戕害,要谴责从“学而优则商”到“学而优则仕”这种开历史倒车的价值观念转变,但不得不承认公务员热或许只是一场“虚火”,它只是就业难的一个尴尬侧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