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美国主流媒体为何不随便转载小报文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10:10 南方报业网 | |||||||||
最近,一些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因涉嫌杀害前妻而出庭受审,后来以罪证不足获判无罪的前美式足球明星辛普森,在这宗美国史上最具争议性审判结束之后11年,传出接受巨额酬劳撰写自传,并以假设性笔法详述“假如”是他杀害前妻及她男友,会采取何种手段,如何发生,等等。报道中,辛普森“拿到巨额酬劳”金额具体到350万美元,还有已经写成的具体章节被披露,情节血腥,令人发指。奇怪的是,我们从国内媒体获知这一消息后,问起美国人来,对这个“不大不小的轰动新闻”,他们要么一无所知,要么不置可否,没人拿它当一
最初发表这条消息的报纸,在中文里被译作《国家询问报》(NationalEnquirer),看上去像是一个很严肃很“国家级别”的报纸。美国人一般都知道,这是美国人放在超市里卖的一种小报,大部分依赖“狗仔队”、花钱收买消息来源,专盯娱乐界软性新闻。辛普森要出新书的消息就是这样一条小报消息。辛普森的律师耶尔·盖伦特事后通过互联网否认了这条消息,他宣称,辛普森“没有在写书。就是比350万美元少得多的三毛五分钱,都没有拿到过。”有人猜测可能某个辛普森的朋友试图写出这样的假想书,或是某个出版商在考虑这样的计划,可是,盖伦特发誓,“假如任何人写出这样一本书来,我将到每一个地方去宣布那是谎言。” 在西方新闻史上,早期的报纸一开始都有只顾吸引读者,怎么猎奇怎么做的倾向,都带有小报的性质。在新闻业成熟之后,大报小报才明确分离开来。现在的美国人都知道,小报是明显游离于主流媒体之外的“另一类”报纸。它的消息极大地满足人的好奇心,甚至有时是过分的,有时候读者甚至不要求它那么准确,只是看的时候感觉刺激一下就过去了,并不怎么当真。那种“大消息”只有在大报也开始报道的时候,读者才会开始认真。 其原因就是,大家默认大报和小报的运作和要求不一样。大报在发表这样的消息之前,只要做得到,一定会向当事人核实,会公布消息来源和当事人的回应。小报则经常是道听途说也发表。由于读者对报纸真实性的期待不同,在法律上面临的压力也不一样。他们的读者群也是大致分开的。虽然小报也有小报的作用,那就是狗仔队无孔不入的拼劲。它有时候是负面的,为满足大众猎奇心理过分窥探隐私。有时却也有正面作用。就拿这张《国家询问报》来说,在辛普森谋杀案审理的时候,这张小报就以报道全面而出名。例如在谋杀现场有一双名牌鞋的脚印,辛普森曾经否认他有这种牌子的鞋,询问报马上登出一张辛普森过去穿着一双这样鞋的照片来。 在一个成熟的新闻环境,严肃的主流媒体不会因为小报刊出一个轰动新闻,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纷纷转载。对他们来说,这是毁誉掉价的自杀行为,以后难以取信自己的读者群。读者也不会看到一条小报消息就马上信以为真,只是姑且听之,看看有什么后续消息跟上,假如没有,就抛在脑后了。 大报小报的严格分流,是判断一个地区新闻业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从这一新闻在中国的报道过程,我们可看到中国媒体对境外新闻报道的一些缺陷,就是往往只报前半段。如果后面的发展否定了前半段,如实转载就会否定自己以前的报道,这样国内媒体往往就不再报道更关键的后半段。于是读者只读到事实上应该否定掉的前半段,客观上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误导民众了。 (作者系知名旅美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