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间拆借与公司创投的断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6日09:53  三联生活周刊

  红鼎神话

  即便如此,谨慎的余老大说,他还是不想把自己的大部分现金投给刘晓人。“500万元那笔借款归还后,他又分两次借走210万元,却没有按期还上。我当时想,这就是底线吧,不能再投了。”红鼎创投的成立让余老大这些谨慎的商人打破了底线,以“红鼎”为幌子,民间融资的规模被无限放大。

  “刘晓人在互联网投资方面本来是个外行。”马川(化名)是红鼎创投创始之初的高级管理人员,他告诉本刊记者,与项建标的合作成为刘晓人拓展业务的转折点。2005年,刘晓人与项建标开始生意上的合作,这使刘晓人的生意从德清扩展到杭州。起初,项建标在杭州开了一家广告公司,2005年,他准备投资一家网站,名为“青铜社区”,找刘晓人合作,当时刘晓人爽快地投资500万元。

  “青铜网络因为一些技术问题最终没有成功,这没达到刘晓人的预期。奇怪的是,‘青铜’投资失败后,反而坚定了他投资互联网的决心。”马川告诉本刊记者,“青铜”投资失败后,刘晓人与项建标商量合作进行创业投资。2006年7月,红鼎创投成立。“红鼎的注册资金有3000万元,分3年到账。”刘晓人拉上德清县的几名故交——叶明、余老五和自己的外甥梅从笑,加上项建标,一共5人组成了红鼎创投的股东。余老五告诉本刊记者,在投资入股的时候,自己曾投资1000万元,叶明也投资450万元,这笔钱是红鼎的原始资金。马川却说:“公司的账目显示,红鼎所有的原始资金都是刘晓人出的,也是从他个人的账户转入公司账户,项建标当时没有出资,出任公司总经理,占15%的干股。其他股东更是完全不参与公司经营。”

  “互联网这些我们哪懂,都是刘晓人自己在做。”余老五说。刘晓人利用自己的大股东身份完全掌握了红鼎的投资方向。“我当时主张进行风险投资(VC),可是刘晓人执意要搞天使投资。”项建标无奈地说,当时公司的注册资金只有3000万元,而且还没有全部到位,刘晓人就以资金不足为由,开始红鼎的天使投资业务,这些投资项目为他赢得“天使大哥”的称呼。

  事实上,红鼎在所谓天使投资上的规模却非常有限。加上互联网之外的企业总共只有8家,投资额也没有超过注册的3000万元。蚂蚁网是红鼎天使投资的受益者之一,其CEO麦田回忆,当时准备进行天使投资的一共有三家,只有红鼎是以公司的身份进行投资的,这样麦田感到更有保障。“我当时去找刘晓人谈投资的时候,我还有另外两家竞争对手,刘晓人直接中断了另外两家的陈述,起身跟我单独谈,很快就同意给我100万元的投资。”正是靠着这100万元的天使投资,蚂蚁网迅速组建,启动资金用完后,刘晓人同意追加200万元投资,但款项的拨付似乎总是不能及时到位。“每次拨款都要我不断催他,每次只有10万元左右,刚刚够我们的设备和工资。与我们同时上线的开心网在拿到大笔投资后,有资本迅速进行宣传推广,他们一周的宣传资金就超过我们一年的。”

  2008年浙商风云颁奖大会上,刘晓人第一个走上红地毯,这样的镜头在德清商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浙商的风云人物,刘晓人的名望不断升高,刘晓人也开始在德清以红鼎公司的名义大量募集资金。“红鼎成立之后,刘晓人告诉我,5月份创业板要上市,我们可以购买公司的原始股,如果以5元一股算,一上市就是40元。”余老大说他禁不住这样的诱惑,陆陆续续拿出上千万元资金交给刘晓人,“他经常打电话说某个项目还需要几百万元资金,有时我自己的流动资金不够,就会跟我的老表借一两百万元临时凑齐。”2008年一年,余老大把大量资金投向刘晓人,对他的经营却一无所知。今年初,他向刘晓人催还借款的时候,只得到刘晓人开出的1500万元的借条。

  据统计,2008年一年,刘晓人募集的资金就超过1个亿。所有债权人都以为自己的钱投给了红鼎创投,可以在一级市场上购买公司的原始股,但没有想到,2008年底,就再也没有拿到刘晓人的利息或红利。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的钱并没有打进红鼎公司的账户,而是直接进了刘晓人的个人账户。而红鼎公司的账目上,一直都只有注册的3000万元。

  民间拆借与公司创投的断裂

  刘晓人在融资方面仍然依赖传统浙商的关系网络。他的债权人大多集中在上柏镇,仅余家五兄弟借给他的钱就超过5000万元。同乡的吴勇(化名)也是受害人之一,“刘晓人在我们镇上早就有些名气,大家也都认识”。吴勇经营一家化纤厂,2006年到红韵坊喝茶的时候,与刘晓人渐渐熟悉起来,最初也是三五十万元的拆借,“在商人之间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都不用打借条”。刘晓人也很守时地归还了这些借款。

  当这种信任关系建立起来后,刘晓人就以协商入股的名义筹资。“当时他经常与我们同乡几个老板聊天,说现在工作不好找,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到他的公司里帮忙。”为了展现自己实力,刘晓人不时通知自己的同乡,电视台、报纸又在报道自己的事迹。

  “一般情况下,我们之间的拆借都用于自己的生意,大家都是制造业出身,对行业也比较了解。但刘晓人告诉我们要搞创投、投资股票、互联网,这些我们都弄不明白。”吴勇说,刘晓人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传统行业的商人根本不会想到介入他的经营,“他只是告诉我们,500万元一股,经营状况正常的话,每个月有10%到30%的利润,即使不好,每个月也有2分利。”

  吴勇告诉本刊记者,他当时就从自己账户中取出300万元资金,由于凑不够500万元,他又成为融资的中间人,将自己的工厂、房产做抵押,二次融资200万元,凑齐交给刘晓人。“今年过年前,我催刘晓人先还一部分,可是他经常不接电话,只是偶尔回一条短信:‘再等等,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现在看来,刘晓人极有可能用这笔资金进行投资或借贷,金融风暴使浙江的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必然导致资金链断裂,只能后账还前账,高额的利息会扩大资金漏洞。”马川分析,以目前公开的借款数额计算,2个亿的债务每个月仅利息就需要支付500万元左右,如果加上尚未公开的融资,再以复利计算,每个月刘晓人支付的利息可能有上千万元。

  “我一直坚持想做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的风险太大,回报周期又长。”终于,在2007年底,项建标因经营理念不合离开了红鼎创投。“不过两人并没有因此分道扬镳。”马川说,今年初,下沙开发区基金融资成为两人合作的起点。

  “下沙开发区的项目本来是项建标争取到的。”马川说,但是项建标并没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因此回头找刘晓人。这时刘晓人已经被债务逼得焦头烂额,“急需一个大项目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因此,当项建标找到刘晓人的时候,刘晓人同意帮项建标融资,同时还不忘提出条件,让项建标做担保让他再借一笔钱,用于支付债务。最终项建标担保让一家公司借给刘晓人800万元,“结果我也成了他借款的受害者”。项建标说。

  下沙开发区的项目似乎让刘晓人看到了希望,他开始在德清的浙商中广泛宣传自己拿到这个项目,准备以此进行新一轮融资,缓解2008年的资金危机。结果引起姚财康和一些债权人的注意,开头的那场诉讼最终成为压垮刘晓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浙江,“民间拆借、借贷都是很平常的事”。马川说,而极富地方色彩的是,浙商中的信贷大多仍保留在口头承诺,余老大说他陆陆续续借给刘晓人大笔资金后,只是在追债的时候才拿到一张借条,只是偶尔把借款的记录写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与其他民间借贷相比,刘晓人的高明之处在于用高科技的“幌子”,有效阻断了信息沟通。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刘晓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