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 > 正文
美国暗中离间上合组织
特约记者 周鑫宇 杜克
经济上大搞援助 军事上四处拉拢
对于上合组织美国不但进不去,而且美军还要被赶出来,这成为美国防范该组织的转折点。目前美国应对上合组织的策略是分化和抗衡。
6月27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2007年国防部长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国防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把中亚建成和平与稳定的地区。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还宣布,8月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07”军演,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中的大事。
随着上合组织影响不断扩大,美国对该组织的戒心也越来越强。近两年来,美国暗中搞了不少小动作。
最初不把上合当回事 高级官员从来不表态
2001年6月15日,上合组织正式成立,主要目标是联合打击六国边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上合组织一出现,就立刻跻身为亚洲地区人口最多、覆盖地域最广的区域性合作机制,开始在东亚和中亚地区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然而,美国最初并没有把上合组织放在眼里。当时布什政府上台不久,美国新保守主义盛极一时,对自己的力量优势极度崇拜。而俄罗斯和一些中亚国家当时经济状况正处在低谷。随着阿富汗战争的开打和“颜色革命”的浪潮,美国的势力大举侵入中亚。
由于上合组织本身的宗旨也是打击恐怖主义,因此,美国对这个成长中的地区性组织并未过多关注。据了解,从上合组织的前身“五国会晤机制”建立的1996年算起,整整10年之间,美国从来没有发表过对上合组织的正式政策性文件,也没有采取过任何接触或者针对性的举动。
据中国专家统计,美国部长级以上的官员,从来没有对上合组织发表过任何言论。而2005年以前,美国国会研究部关于中亚形势的历次报告中,对上合组织都是一笔带过,连美国国际关系的专家学者,对上合组织的研究也少之又少。
申请成为观察员遭拒 美军被赶出上合国家
到了2005年,形势发生戏剧性变化。美国突然宣布希望加入上合组织,成为观察员国家。专家指出,美国态度的大转弯来自于上合组织的迅猛发展。
2003年,上合组织完成了初创阶段的各种制度建设,成立了执行机构、各种委员会和会晤机制,制定了章程和徽标,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全和完善的国际组织,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2004年,蒙古国申请成为上合组织第一个观察员国家。而到2005年,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国也纷纷要求加入。上合组织的直接影响范围一下子扩到了整个中亚和南亚的广大地区。
美国政府慌了神,开始正眼看待这个“不起眼”的组织。经过翻来覆去的观察,2005年7月,美国终于提出申请,希望成为上合组织的观察员。由于美国不属于中亚、南亚地区国家,最后遭到该组织拒绝。
而与此同时,上合组织的许多国家对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和“颜色革命”中的独断专行、干涉别国内政等行为开始不满。
2005年5日,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发表六国元首联合声明,要求美国制定从中亚地区撤军的时间表。
7月29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要求美国6个月内从该国撤出驻军。
对于上合组织美国不但进不去,而且美军还要被赶出来,这成为美国开始重视和防范上合组织的转折点。
搞新的区域合作机制 企图与上合组织抗衡
在美国看来,2005年7月上合峰会使美国遭受的打击背后,是中俄两国的暗中操纵。尤其让美国起疑的是,上合组织拒绝美国加入的同时却同意接受伊朗为观察员。从此以后,美国对上合组织“怀恨在心”,敌视和防范措施大大增加。
美国副国务卿鲍切罕见地对上合组织发表评论,表示上合组织“不应当是排外的或由其较大成员主宰的工具”。美国各大研究智库也纷纷发表对上合组织的研究报告。有的强硬派学者甚至耸人听闻地声称:“上海合作组织更像华沙条约的重现……如果上合组织发动对美国在中亚和中东部队的军事打击,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联合部队将构成难以对付的敌手。”
目前美国应对上合组织的策略主要是分化和抗衡。2006年关于上合组织的美国会听证会,曾经提出要重点加强对上合组织内部的一些与美国关系较好国家的影响,如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等。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把哈萨克斯坦作为其欧亚访问之行的惟一一个中亚国家。美国在哈的总投资额也超过了120亿美元。布什在访问东亚期间也不忘到蒙古国转一圈,许诺了很多经济援助。
而与此同时,赖斯公开提出中、南亚的整合是美国“至关重要的目标”,力图建立由自己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美国不但派工兵部队帮中亚国家修路修桥、建设通讯系统,还创办“中、南亚地区安全会议”。就连美国国务院都在2006年专门调整编制,成立独立的“南亚和中亚事务局”。
对于美国的戒备和防范,上合组织成员国多次表示其安全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由于目前中美关系整体态势良好,美国对上合组织也还只是暗中戒备。据媒体报道称,蒙古国有可能在近期成为上合组织第七个正式成员国。蒙古国跟中、俄、美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关系。届时它与美国的关系以后如何处理也令人关注。
美国在军事上搞小动作
对于上合组织在军事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化,美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美国一直担心,上合组织有可能演变成为一个与美国对抗、与北约对抗的新的军事同盟体系。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所“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的学者艾丽卡·马拉特针对“和平使命-2007”分析认为,虽然这次演习主要针对的是核恐怖主义,但目前还没有哪个核恐怖组织拥有了核武器。反恐行动一般是小规模部队的作战行动,但从参演部队的规模和演习使用的装备来看,将近5000人参加演习,并且新型战机和坦克都投入到演习中。这些都说明此次演习已超越正常意义的反恐范畴。因而,这次演习包含着更多的政治意义,代表俄罗斯和中国向外界炫耀军事能力和不断深化的军事联系。
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美国不断从军事上对上合组织进行分化瓦解。在中亚地区,美国加紧通过在冷战之后形成的“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进行渗透,不仅为中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与其共同进行联合军演,还鼓励中亚国家派军官到美国深造,以在其军中培养“亲美”派。
“9·11”事件后,美国成功实现了在中亚保持军事存在,此后虽遭遇挫折,但仍保留了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空军基地。为了拉拢吉方,美方每年向吉政府提供大约1亿美元的租金,这对于经济上并不发达的吉尔吉斯斯坦而言,可是不小的诱惑。
针对上合组织有可能扩大的势头,美国积极从“源头”上加以阻遏,印度和蒙古国成为拉拢的重点。近几年来,为了拉拢蒙古,美国已经投入了不少军事资源,美蒙军事合作关系不断加强。2005年,时任美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在访蒙时,承诺向蒙提供1100万美元的援助,用于改善蒙军装备和完善蒙武装力量训练中心的设施。两国还定期举行“可汗探索”系列演习,演习的规模和周期也出现扩大的势头。
美国同印度的关系也在不断升温,美国不断对印度“诱之以利”。就在最近,美国准备向印度输出“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的制造技术,而在美国的盟国当中,也只有英国享受这一待遇。
此外,美国还在同印度接洽,准备向其提供F-16“战隼”和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先进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并准备同印度签署一份技术援助协议,该协议将为印度的军火公司获取美国的高新军事技术铺平道路。所有这些措施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印俄之间打入“楔子”,并防止俄印之间走得过近。
为了防止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对美国形成挑战,美国不间断地围绕两国的军事活动展开监视和侦察。美国一直认为,上合组织之所以可能成为挑战美国霸权的体系,就是因为中、俄这两个“潜在竞争对手”在该组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美国对中、俄的侦察也最为集中、最为频繁。目前,美国已经在盟国的帮助下,针对中俄构筑了包括陆、海、空、天、电等手段在内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的侦察和监视网。据俄防空部门统计,美国和北约其他国家对俄罗斯进行的空中侦察已经突破了每年1000次。